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省曲劇團副團長、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楊帥學先生代表省戲劇家協會在“紀念曲劇誕生八十七周年曁農民曲劇藝術節”開幕式上作重要講話,他說:“河南曲劇在全國各劇種中排列第十位,在河南是第二大戲曲劇種,河南曲劇是我們國家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河南曲劇當初能夠在登封市潁陽鎮李洼村誕生,說明我們這一地區的人民對曲劇藝術有著無比的熱愛,曲劇文化底蘊十分豐厚,這個意義是非常重大而且影響是極為深遠的”。開幕式結束后,他與河南省青年曲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海派傳人、海連池大師之子海波先生一道,在路邊演唱的李洼村曲劇團、潁北村曲劇團等處,應觀眾的盛情之邀,即興表演了幽默滑稽的《卷席筒》、《薛剛反朝》、《草人媒》等曲劇名段,引得圍觀群眾的陣陣喝彩聲。 “河南曲劇的根在李洼村,我去年因事沒回來成,今天是第一次回來,真正是到了家,我很高興,也很留戀。看到我們家門口的群眾激情演唱曲劇的勁頭,我實在是太興奮了,曲劇的發展大有希望,我們曲劇文化的事業明天一定更輝煌!”海連池大師之子海波先生無限感慨地說。
開幕式上,《中國文化報》駐河南記者站站長陳關超先生授予李洼村“曲劇誕生地調研采訪基地”牌,進一步確立了李洼村曲劇誕生地這一確鑿的事實。同時,潁陽鎮人民政府鑒于原河南省藝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馬紫晨先生,河南省曲劇團業務科科長、國家一級演員毛勝利先生 ,《中國文化報》駐河南記者站站長陳關超先生為曲劇發源地在李洼村所做出的突出貢獻,特授予他們三位“李洼村榮譽村民”證書。從此以后,李洼村又增加了三位德高望重、可親可敬的好村民。
潁陽鎮各村群眾的曲劇團也都在李洼村主干道的兩邊,自發組織演出,精彩的演唱不時博得陣陣熱烈的掌聲,給傳統古老的龍王廟會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顯示出曲劇之鄉潁陽鎮的人民群眾喜愛曲劇、演唱曲劇、傳承曲劇的廣泛性和草根文化的獨特魅力。
據史料記載和專家論證,登封市潁陽鎮李洼村是河南曲劇的發源地和誕生地。1926年農歷四月初七,李洼村的李姓族長、煤礦窯主李祖白極力攛掇臨汝“同樂社”的關遇龍老先生大膽登臺嘗試,第一次把該村高蹺曲子搬上了高臺,古老的高蹺曲子從此轉化為舞臺戲劇的表演藝術。從此,河南曲劇邁開了歷史性的關鍵一步。這一發明創造為河南曲劇的誕生和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同年農歷六月十三,李祖白組織李洼村和周邊村的高蹺藝人,在舞臺上表演高蹺曲子,成就了最原始的河南曲劇。
李祖白又成立了最早的河南曲劇團,并培養出了許多藝術人才,這些藝術人才后來大都又創辦了很多曲劇團,讓曲劇從登封潁陽李洼向周邊地區輻射性傳播,逐步發展到了全國各地,成為河南第二大劇種,在全國排名第十位。現在,河南曲劇已經走出國門,走到了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香港、臺灣地區。
2009年,《河南曲劇誕生淵源和李洼村曲劇藝術》被列入登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3年7月,《李洼戲曲民間會社習俗》被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鄭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今已成為河南灼手可熱的文化品牌和文化資源。(康小孬 王昭渠)(原標題:登封潁陽李洼村舉辦曲劇文化節 慶祝河南曲劇誕生87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