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發明”了筷子
2012/5/10 9:39:4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中原網訊:
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以筷進餐少說已有3000年歷史,是世界上以筷為食的母國。筷子沒有產生以前,人們都是用手抓飯吃的。筷子看起來只是非常簡單的兩根小細棒,但它有挑、撥、夾、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價廉物美。嵩山地區以及東北地區都流傳大禹發明筷子的傳說。
傳說堯舜時代,洪水泛濫成災,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后,發誓要為民清除洪水之患,所以三過家門而不入。他日日夜夜和兇水惡浪搏斗,別說休息,就是吃飯睡覺也舍不得耽誤一分一秒。
有一次,大禹乘船來到洪水中的一個島上,饑餓難忍,就架起陶鍋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后,因為燙手無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等肉鍋冷卻而白白浪費時間,他要趕在洪峰到來之前治水,所以就砍下兩根樹枝把肉從熱湯中夾出,吃了起來。從此,為節約時間,大禹總是以樹枝、細竹從沸滾的熱鍋中撈食。這樣可省出時間來治服洪水。如此久而久之,大禹練就了熟練使用細棍夾取食物的本領。手下的人見他這樣吃飯,既不燙手,又不會使手上沾染油膩,于是紛紛效仿,就這樣漸漸形成了筷子的雛形。
促成筷子誕生,最主要的契機應是熟食燙手。上古時代,因無金屬器具,再因獸骨較短、極脆、加工不易,于是先民就隨手采摘細竹和樹枝來撈取熟食。當年處于荒野的環境中,人類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草叢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過于樹木、竹枝。正因如此,小棍、細竹經過先民烤物時的撥弄,急取燙食時的撈夾,蒸煮谷黍時的攪拌等,筷子的雛形逐漸出現。這是人類在特殊環境下的必然發展規律。
其實,筷箸的誕生,應是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并非某一人的功勞。但傳說將數千年百姓逐漸摸索到的制筷過程,集中到大禹這一典型人物身上。因此可推算出筷子至少起源于禹王時代,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到商代成了普遍使用的餐具。 【原標題:大禹與筷子】
來源:中原網 作者:王芳 時間:2007-07-18
責任編輯:admin文章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