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韓國官場人浮于事,政令不一,造成政局混亂,國力衰弱。韓昭侯繼位后,決心根治官場的歪風邪氣。
經過改革,一些庸官被免職。然而,仍然有一些人在耍花槍,他們在匯報工作時都是拿著師爺們寫好的發言稿照本宣科。并且,官員們的發言多是空話、假話、套話,有些發言嚴重脫離實際。
一日,韓昭侯派巡視員騎著馬到京城附近的田地里巡視,看看有沒有損害老百姓生產的行為發生。不一會兒,巡視員就回來報告說,京城東邊有一頭牛在田地里啃禾苗,沒有人制止。韓昭侯讓巡視員在殿下待命,自己緊急召見文武大臣。
韓昭侯讓大家說說最近農業生產的事兒。大家爭相發言,“好”聲一片。韓昭侯突然向主管京城的大臣問道:“京城東邊有一頭牛正在啃禾苗,你們怎么不安排人制止呢? ”那位大臣以為韓昭侯位居深宮,不可能知道這種事。于是,他大大方方地回答道:“主公開玩笑了。京城186名稻草吏正日夜巡視在田地里,怎么可能有牛在啃禾苗呢? ”
韓昭侯一聽,什么也不說,帶著大家就往京城東邊走。車隊出了京城東大門,果然有一頭牛在啃禾苗。那位大臣嚇得一下子跪在地上,不敢起來。韓昭侯把那位大臣削職為民,永不錄用。自此,再也沒有人敢對韓昭侯說假話了。
有一次,韓昭侯喝醉了酒,和衣靠在龍椅上睡著了。當時,負責韓昭侯衣服的典衣官員不在現場,而負責頭冠的典冠官員卻在身邊。典冠擔心韓昭侯受涼,就從衣柜里拿出一件衣服,搭在了韓昭侯的身上。
然而,韓昭侯卻把那名典冠殺了,理由是干了別人職權范圍內的事兒。而對于那名典衣,僅僅是免了職位而已。這件事兒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大討論。韓昭侯卻對大臣們說:“其實,殺典冠我也是于心不忍。可是,人在官場,越權比寒冷的危害更大呀!”韓昭侯一句話,說得文武百官不寒而栗。
小吏違章,韓昭侯處理起來鐵面無私,高官要員違章,韓昭侯照樣不講情面。申不害是韓國的國相,位高權重,正是他以刑名之說推動的改革,使韓國擺脫了以往頹勢,因此成為韓昭侯最為賞識和倚重的功臣。申國相功勞雖大,但也有私心。這天,申不害覲見韓昭侯匯報工作,順便婉轉表達了自己的一番私求:老大不小的堂兄也想成為一名“干部”,請領導關照弄個一官半職干干。申不害相信憑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韓昭侯一準會給面子。
然而,申不害想錯了,他這個訴求被韓昭侯無情地拒絕了。申不害老大不爽,韓昭侯于是和他做了一次促膝談心:“國相你可是給我出了一個難題,我現在是答應你的請求而廢棄你的學說呢還是執行你的學說而拒絕你的請求呢?你曾經教給我要根據功勞大小封官晉爵,如今你卻另有所求,那我聽誰的呢?”
申不害到底是君子,回到家,他不進正室,有意把自己關在偏房做深刻反省,而后向韓昭侯做了坦誠的自我批評。
韓昭侯第一招清除了庸官,第二招根治了懶官,第三招遏制了散官越權,第四招不許私求。這四招招招都打在了靶心,徹底扭轉了韓國官場的不良習氣。自此,官員們務實了,假話、空話、套話沒有了,徇私枉法的沒有了,國家也慢慢興旺起來了,最終成為戰國七雄之一。作者:徐翀【原標題:韓昭侯四招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