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鄭州

鄭州往事:探訪老墳崗 曾今的花街柳巷

2014/2/20 10:53:33 點擊數: 【字體:

    一個狀如古代鏟形貨幣的雕塑,挺立德化街的西入口處,宣告了一個傳統商貿街歷史使命的結束,一個集購物、娛樂、休閑于一體的現代化步行商業街即將登場。

    當我們審視德化街歷史的時候,不自覺地會想到曾與它唇齒相依的老墳崗。

    七八十年前,當德化街在鄭州商界叱咤風云之時,老墳崗是一個吃喝玩樂的地方盯著德化街老板們的錢包過日子。當時德化街的老板們經商賺了錢,都要到老墳崗去吃喝玩樂;而到德化街購物的人,在購物之余,也免不了到老墳崗逛逛。

    七八十年后,德化街不復有當年之勇,而老墳崗卻成了商廈林立的綜合性商業區。

    歷史,仿佛在有意無意之間,跟德化街和老墳崗開了個玩笑。

    不太喜歡老人說古的年輕人,大概很少知道鄭州曾經有個老墳崗。而上點年紀的老鄭州,沒有不熟知老墳崗的。解放前,鄭州幾乎所有吃喝玩樂的內容都集中在老墳崗。用老輩人的話說,老墳崗雖比不上北京的天橋、上海的大世界、天津的大柵欄、漢口的民眾樂園,但它們有的,老墳崗也都不缺。

    鄭州民間概念中的老墳崗,基本上相當于現在二七區解放路辦事處的轄區。具體一點說,老墳崗東起二七路,西至福壽街、光明胡同、東陳莊東街,南起解放路,北至太康路,面積僅0.29平方公里。建國前,老墳崗因位于金水河之北,統稱河北沿。這里原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沙地。從明朝開始,不少人家到這里買地安葬親人。經明清兩代,原來的沙地成了一個墓冢累累的地方。當時這里的地勢比周圍高出約10米,人們就把這里稱為“老墳崗”。

三教九流的聚集地

    72歲的李海振老人說,幾十年前的老墳崗,有迎河和順河兩條臭河。老墳崗中間是片空地,有拉洋片的、變戲法的、罵大會的、賣大力丸的、賣全鹿丸的、玩猴的、說唱的、算卦的、看相的。當時老墳崗的老藝人,表演時不說場場爆滿,但混個肚子圓,是沒問題的。老墳崗賣大力丸的,很多是摔跤人,像劉海波,就在摔跤方面頗有造詣。而郭蘭河的九節鞭更是甩得出神入化。

    當時老墳崗有個叫得善魁的藝人,以打彈弓出名。得善魁可以一手拋出花生米大小的子兒,然后抬手一弓,準確地將其射落。得善魁的絕活是“回頭望月”——他向后抬起左腳,在腳后跟兒上擱一玻璃杯,杯上放一銅板,銅板上再放一個小土塊,然后彎腰搭弓,側身將土塊打碎,而玻璃杯與銅板動也不動。

    老墳崗還有一種拉洋片的。所謂拉洋片,就是讓顧客通過一個圓洞洞去看里面布景上的各種圖案,有點像現在的幻燈片。玩洋片的一般都這樣喊:“都來看都來看,往里頭瞧往里頭瞧,看了這片看那片,5分錢看洋片兒了……”

    今年60歲的楊雙憲老人小時候經常到老墳崗去看熱鬧,那時候才幾歲的他最愛看“罵大會(也有人叫唱大會)”。“罵大會”是河南特色,但不是河南特產。“罵大會”在北京叫相聲,在天津叫逗哏兒,叫法不一樣,內容差不多,大多是通過說葷話逗看客開心,充斥了很多不健康的東西。那時的“罵大會”便宜,兩分錢可以一看。表演“罵大會”的一般是父女兩個,也有父子倆或夫妻倆的。表演中,閨女常常把爹叫鱉叫狗,爹也常常對閨女罵些不堪入耳的話。老鄭州都知道這樣一句話:“你罵誰?跟罵大會一樣!”

    “俗話說聾子好打岔兒,啞巴好說話!”這是“罵大會”的開場白。楊雙憲老人還記得當時的一個曲目“聾子打岔兒”:

    “二大爺!”父對兒說。

    “唉!”兒對父說。

    “你上哪兒?”父問兒。

    “啥?賊偷你一件小布衫兒?”兒回答。

    “你耳朵背?”父親說。

    “我不背,前邊有警察局后邊有消防隊!”兒子說。

    當時沒有電視,這就是最大眾化的娛樂了。

“十八蘭”、茶社藝人與“萬能腳”

    在老墳崗的西一街,曾經有一家大坑戲院。當時,由周海水率領的豫劇小窩班(著名豫劇演員常香玉從小就在這個小窩班學戲)曾在此演出。小窩班的王牌是18個名字中都帶“蘭”字的演員,號稱“十八蘭”。這“十八蘭”中就有后來名聲極大的崔蘭田。

    除街道外,老墳崗的空地上遍布著土墳,墳墓的空隙間蓋有戲院、茶社。茶社里大都有說評書或者唱河南墜子的。這些戲院有大國民戲院、小國民戲院、國盛舞臺、小和平戲院、小和平舞臺等。

    茶社有周洪禮茶社、盛友茶社、馬聚保茶社、忠義茶社、孫老七茶社、馬天章茶社、李相池茶社、楊進才茶社、文生茶社等。以上茶社除文生茶社和孫老七茶社專賣茶外,其余茶社都有藝人在那里說唱。這些藝人中比較有名的有劉明枝、劉桂枝、李元春、于忠霞、汪國寶、王連堂、馬素芳、范明選和趙發林。

    在今天解放路辦事處南側的位置,那時有個簡易棚,“萬能腳”在棚里表演。“萬能腳”沒有手,全靠兩只腳寫字、描花、穿針引線、剪紙花、拆裝木盒、打雞蛋。因為看的人很多,所以“萬能腳”收入相當可觀,生活較富裕。

    在當時老墳崗的南游藝市場有個馬戲場,馬戲場里有飛車走壁、上刀山、玩雜技、跑馬等各種表演。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文化中原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