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走進鄭州 >> 印象鄭州 >> 瀏覽鄭州

千年鄭州:“天地之中,功夫之都”

2014/1/24 17:33:25 點擊數: 【字體:

    編者按作為“天地之中,功夫之都”,鄭州擁有3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鄭州旅游資源豐富,少林寺、黃帝故里、康百萬莊園、河南博物院等都頗具知名度。鄭州市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杰鋒將鄭州旅游概括為功夫之旅、山水之旅、世遺之旅、莊園之旅、中原文化之旅五種旅游體驗。張杰鋒說:“無論游客選擇哪一種旅游方式都能體驗到鄭州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千年鄭州:“天地之中,功夫之都”

嵩山勝景
 
千年鄭州:“天地之中,功夫之都”

嵩岳寺塔
   
    “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于北京時間2010年8月1日7時43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4屆大會上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9處世界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嵩岳寺塔、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中岳廟、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處11項優秀歷史建筑。
  
    登封“天地之中”經漢、魏、唐、宋、元、明、清,綿延不絕,構成了一部中國中原地區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筑史,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筑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
  
    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
  
    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觀測建筑。測景臺創立于西周(約公元前1037年),周公為測日影定地中而建土圭,唐代(公元723年)仿舊制改建成了石圭。觀星臺建于元代,郭守敬以此為中心點觀測并推算出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其精確度與現行公歷僅相差26秒,創制時間卻早了300年。周公測景臺和登封觀星臺充分驗證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學、宗教與政治相互作用的產物,是“天地之中”宇宙觀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說服力的證據。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磚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體建筑,嵩岳寺塔是佛教通過在“天地之中”傳播而確保并擴大其影響力的建筑實物見證。
千年鄭州:“天地之中,功夫之都”

少林武僧
千年鄭州:“天地之中,功夫之都”
 
    少林寺建筑群
 
    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見證了佛教通過在“天地之中”的傳播,加強、鞏固其影響力,并由此形成了中國最大的禪宗教派。常住院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寺內現存明、清建筑30余座,每座建筑都承載著令人蕩氣回腸的歷史故事。五百羅漢朝毗盧、少林拳譜、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壁畫以及現存的174品碑碣等文物都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創新與發展的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塔林保存著公元689年至1803年間的古塔241座和現代塔兩座,被譽為“中國古塔藝術博物館”。初祖庵建于宋代,其建筑是現存的宋代磚木建筑罕見精品,更是中國第一部建筑寶典——宋代《營造法式》頒布后最初的珍貴實證。
  
    會善寺
  
    會善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公元471-499年),寺內現存元、明、清時期建筑9座。現存元代建筑是當時最典型和珍貴的代表作。會善寺是佛教參與天文活動、參與中國古代宇宙觀演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僧一行的出家修行之所,是佛教與“天地之中”觀念代表人物的見證。
  
    漢三闕
  
    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建于東漢年間(公元118-123年),代表了中國古代祭祀禮制建筑的典范。雕刻于漢三闕上的馬戲、蹴鞠、夏禹化熊、啟母化石、幻術、斗雞等畫面以及篆書銘文十分精美,是漢代藝術風格的集中反映,更是研究建筑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漢三闕是建于“天地之中”的古代都城選址登封地區的遺跡證明,證實了早期對“天地之中”的信仰。
  
    中岳廟
  
    始建于公元前2世紀的中岳廟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組道教古建筑群。廟內的秦漢古柏、北魏碑刻、宋代鐵人等真實反映了道教文化發展的悠久歷程和豐富內涵。中岳廟見證了印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教文化發展史。
  
    少林寺
  
    少林寺面對少室山,背依五乳峰,群山環抱,寶塔點綴,翠柏滿院,四季常青,紅墻綠瓦,金碧輝煌。寺前少溪河水迂回曲折潺潺流過,景色清幽風景怡人,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游勝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它是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建的一座佛寺,因為此寺坐落在嵩山少室山陰的密林之中,故被命名為“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西天佛教禪祖摩訶迦葉的第二十八代弟子菩提達摩東渡重洋,跋山涉水,歷時三年,到達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首傳禪法。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界尊稱為“禪宗祖庭”。特別是唐朝初年,少林寺十三和尚救駕李世民后,少林寺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少林功夫從此名場天下,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實用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少林功夫甲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這里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是傳播中國功夫的搖籃。少林功夫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少林寺景區的旅游業發展起步于改革開放之初,1982年,因一部《少林寺》電影而聞名世界。隨著少林旅游的發展,少林景區也一天天開始繁榮,到上世紀末期,少林景區發展成為一個人口眾多、單位、武校林立的繁華小鎮。2003年,為徹底根治少林景區城市化、人工化、商業化現象,恢復“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優美意境,登封市委、市政府籌措巨資,按照清華大學編制的規劃,對少林寺景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遷整建,將景區內的商戶、農戶、武術院校等600余家企事業單位全部搬出景區,使昔日商戶密集、繁華喧鬧的少林景區又恢復了往日的清靜。少林寺景區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達摩洞、武術館、三皇寨等主要旅游景點。
  
    提起少林,很多人腦海中一定浮現出這樣的場景:高手如云的寺院里藏著神秘的武林秘籍,誰能有幸得到即能笑傲江湖,甚至為了爭奪秘籍而引起一場場江湖風波,4年前,酷愛武術的普京登山拜訪少林,這給人留下很多猜想:難道普京也想看看古老的秘籍嗎?據說在與少林方丈閉門密談之后,方丈送給普京一份神秘禮物,出乎意料的是這份禮物并不是武林秘籍,而是一幅圖畫,上面畫了一個人,只看中間像和尚,只看左邊像道士,只看右邊像儒生,很多人看了一定失望,但是這幅圖里藏著比武林秘籍更大的智慧和秘密,它是少林文化的精髓。這幅圖反映了少林所在的嵩山特有的一道奇觀:千百年來,在同一座山上,佛寺道觀書院比鄰而居,佛教老莊思想儒家理論融會貫通,我們稱之為三教薈萃,今天留下以三教薈萃遺址為核心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古老的少林建于公元495年,已有1500多年歷史,少林因武術而天下揚名,而給這個寺院注入精神和靈魂的卻是一個印度僧人,他的名字叫做達摩。達摩來到少林首傳禪法,奇妙的是,印度禪種在了這個三教薈萃的地方最終結出了中國禪的果實,其實現在的禪宗并不是純的佛教,他是佛教跟中國易經莊思想的結合體。
  
    可能你會有疑問:佛和道如何能夠相通?其實佛講的是智慧,佛英文budder,音譯布達,所以你上布達拉宮就是上佛宮,中文叫普陀簡稱佛,佛是覺著智者,通俗的講佛是已經覺悟的人,而人是還沒有覺悟的佛。道,講的也是智慧,道字的核心是個首字,把這個首字拆解來看:上面兩點像一陰爻,下面一橫象一陽爻,在下面是一個自己的自,而自己的自是身體的身的上半部分,也就是大腦也就是首也就是智慧。所以是佛是道,殊途同歸,最終都流入智慧的海洋。普京的那份禮物里包含的就是這樣的大智慧。
千年鄭州:“天地之中,功夫之都”

嵩陽書院大將軍
 
千年鄭州:“天地之中,功夫之都”

嵩陽書院將軍柏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位于登封市北約二公里處,因其坐落于嵩山之陽,故名“嵩陽書院”。據南宋學者王應麟著的《玉海》記載:河南睢州(商丘)的睢陽書院與登封的嵩陽書院、湖南的岳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并稱為宋代四大書院。這四大書院里,河南就占了一半,其中的嵩陽書院尤為著名。
  
    嵩陽書院的前身叫嵩陽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是一處佛教活動場所,僧徒曾經達數百人。隋朝時更名為嵩陽觀,開始被道教占據,隋朝著名道士潘師正、唐朝著名道士孫太沖等曾在此煉丹。五代時期,天下大亂,社會動蕩,許多有識之士紛紛在此聚眾講課,傳播儒學思想,后周世宗柴榮將嵩陽觀更名為太乙書院。宋朝時著名學者呂蒙正、滕子京以及理學的奠基人程顥、程頤、朱熹先后在這里聚徒講學,這里成為伊洛理學(亦稱程朱理學)的誕生地,宋仁宗趙禎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皇上賜額,更名為“嵩陽書院”。北宋的范仲淹、司馬光、楊時、南宋的朱熹等均曾在此執教,而司馬光的偉大巨著《資治通鑒》的第9-21卷就是在這里完成的。明清時期,嵩陽書院學風很盛,明朝登封籍著名進士焦子春(少卿),崔應科(部政),劉景耀(督堂)、常克念(推官)等都是在此就學后考中的。康熙辛卯年,全省在開封選拔舉人,錄取名額每縣不足一人,而嵩陽書院就考中五人。嵩陽書院也隨之被稱為中州教育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千年鄭州:“天地之中,功夫之都”

黃帝故里

 

 黃帝故里

    黃帝故里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出生、創業、建都之地,戰國《竹書紀年》和漢代《史記》等史書均有記載。漢代建軒轅故里祠,歷代迭修。明隆慶四年于祠前建軒轅橋,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鄭縣令許朝柱于祠前立“軒轅故里”碑。20世紀90年代以來黃帝故里多次進行擴建,景區面積已達7萬平方米,整體布局突出“中華之根”主題,從北到南依次為軒轅丘拜祖區、故里祠區、中華姓氏廣場區,構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塊,氣勢恢宏,燦然有肅。三月三朝拜軒轅黃帝古來有之。據戰國《竹書紀年》記載“黃帝崩、其臣左徹者,削木為黃帝像,帥諸侯朝奉之”,唐代以后漸成“盛世官拜,亂世民拜”的規制。
  
    巍巍具茨,泱泱姬水,軒轅之丘,天將帝胄。這個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軒轅黃帝的誕生地--軒轅丘。傳說,黃帝母親附寶在游玩,突然感光受孕,孕24月,才生下軒轅黃帝。關于軒轅丘的確切位置,史書、碑刻也多有記載:晉代《天下名勝志》說:“新鄭縣城內有軒轅丘”清嘉慶二十八年(公元1823年)和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密縣志》記載:“密縣大隗鎮3里許,有‘七圣廟’,新鄭軒轅丘距此四十余里。”實際上,軒轅丘是以軒轅故里為中心綿延數十里的大土丘。此土丘下,有當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筑--軒轅黃帝紀念館,總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其造型為仰韶時期即黃帝時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型,好像是從地底長出來一樣,寓意為黃帝出生之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2013-07-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