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自誕生起,就伴隨人們對他的探索與研究。秦漢之際,第一部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誕生,《爾雅》“釋詁”、“釋言”、“釋訓”解釋的是一般語詞,后十六篇專門解釋各種名物術語。進入西漢時期,大儒們”以字通詞,由詞通道“研究《六經》思想,形成了以研究古文字義,語法,修辭等的訓詁學,這對漢字研究有大大的推進作用。到了東漢時期,汝南召陵人許慎寫出了集秦漢文字學之大成的《說文解字》。《說文解字》完整保存了小篆及部分部分籀文,是我們認識甲骨文和金文的橋梁,《說文解字》里的訓解更是我們今天校釋古書、整理古籍的權威依據。...
本期概述
許慎(約58~約147年),東漢時期汝南郡召陵縣(今屬漯河市召陵區)人,著名的古文經學大師,漢文字學的開創者。他廣泛地吸收了兩漢古文經學有關文字訓詁的研究成果,畢生致力于古漢字的全面整理和闡釋,創造性地撰寫了我國第一部系統說解文字的經典--《說文解字》。因此,許慎在中華文字學史及經學史上都占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被譽為“五經無雙”,“字學宗師”,中國的“字圣”。本期專題主要介紹許慎與他的著作《說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