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稈畫,又名麥秸畫,亦叫麥草畫。是我國早已失傳的隋朝宮廷工藝品,是中原地區民間傳統工藝品。該工藝以當地盛產的麥桿為原料,經過熏、蒸、漂、剖開整平制成麥桿片,再通過熨、燙使其表面炭化,在熨燙過程中通過剪、裁、印、編、雕刻等十幾道工序的技術處理,既保留了麥桿的自然光澤,又使之古色古香、形象、生動、逼真。在制作技術上大膽吸收了國畫、剪紙、烙畫及刺繡等姊妹藝術的表現手法,制作出的作品古樸典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作品有人物、動物、花鳥、亭臺樓榭200多種題材,給人以古樸、自然、高貴、典雅之美,被世人譽為:“中華一絕,巧奪天工”。
內黃麥秸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山水風景、蟲鳥花卉、飛禽走獸,古今人物等,皆能入畫。喜慶吉祥,富有寓意。華而不媚,艷而不俗,素而大雅。 因此,內黃麥秸畫既有東方藝術格調高雅的神韻,又有民間藝術質樸靈動的風格,久藏不變,百看不厭,有著很強的欣賞價值和很高的研究價值,是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