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省滑縣木版畫之神像河南省滑縣木版畫創立于明朝初期,與蘇州桃花塢年畫、山東楊家埠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河南朱仙鎮年畫、四川綿竹年畫相比,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未被發現的一個新的木版畫品種。木版年畫已經在滑縣流傳了八百多年,至今仍采用手工制作的工藝,畫體部分是一塊整版,手法以單線手繪為主,做好線版之后,以深色再以淺色點染。印制時,先在線版上刷墨,再用嘴巴噴水、壓膜宣紙,最后用滾子軋印;h木版畫以黑白色為主,也有三色、五色和七色畫。滑縣木版畫一直堅持手工制作,人物造型粗獷夸張,線條剛勁有力,構圖對稱均衡,顏色艷麗。滑縣木版畫除了年畫外,還有家族族譜、中堂、對聯等表現形式,反映了當地民眾獨特的風俗習慣;h木版畫的內容集中在思想和信仰方面,以人物、神話、典故、吉祥物等內容,多取材于佛、道、儒三教人物和各個行業所供奉的諸神、古代72位全神圖、典故人物(如魯班)、神話(如搖錢樹)、動物(如老虎)、家族族譜等。此外,滑縣木版畫對聯中有不少文字,至今尚難破譯。有關專家認為,除了制作工藝相近外,滑縣木版畫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獨樹一幟。它的內容蘊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反映了農耕文明時期的民間信仰,自成體系。另外,滑縣木版畫自古就由一姓獨傳,這在其他年畫產地也是很罕見的。 2008年6月7日,滑縣木版年畫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版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門神,民間藝術,扇面,年畫,族譜,中堂,對聯,佛,道,儒,手工,工藝,手繪,點染,宣紙,人物,粗獷,夸張,線條,剛勁,有力,對稱,均衡,艷麗,風俗,思想,信仰,神話,典故,吉祥物,神,72位全神圖,魯班,神農,神話,搖錢樹,動物,老虎,文化,農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