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縣民間藝術歷史悠久,聞名遐邇,1993年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藝術(民間繪畫)之鄉”。池家年畫傳承人池建周,就是這片黃土地孕育出來的民間藝人。他植根于黃土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全國,成為了木版年畫藝術領域的杰出代表人物。
在這里,傳承了上千年的木版年畫,已形成門畫、風俗畫、故事人物畫等多個種類,色彩鮮艷、手法大膽,以其夸張的表現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池家年畫坊,屋內墻壁上掛滿了不同時期、各種題材的木版年畫作品,濃濃的民俗味兒撲面而來,畫室兩側的墻上貼滿了剛剛套印的年畫,池家藝人正在套印。池家木版年畫,至今約有600年的歷史。新時期以來,隨著人們對地方傳統文化的重新審視,池家木版年畫備受重視,不斷被深入挖掘整理。池家年畫藝人在廣泛收集舊版的基礎上,對個別殘缺的色版做了修復,保持了傳統的藝術特色。同時,他還積極配合當地文聯文藝工作者,創作了一大批內容新穎、有時代氣息的木版年畫。談到池家年畫到底為什么與眾不同,池建周介紹,從制版坯子的選材、烘干、存放,到雕刻中的剜、挑、掏、鑿等刀工絕技,直至最后的多色套印,可以說每道工序都有獨特之處;構圖的飽滿勻稱、形象的古樸生動、色彩的渾厚強烈成為其鮮明特色,尤其是畫中表現出的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風俗,讓池家年畫在諸多年畫流派中獨樹一幟,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近年,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池家年畫等古老的藝術不僅得到搶救和保護,而且逐步走向市場。該坊創作的木版水色套印《雙龍五鳳福》、《根在中原》、《魏武帝曹操》等作品,憑借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精巧的手工制作,先后獲得全國青年“三陽開泰”旅游創業創意大賽潛力創意獎和優秀獎,申請了國家著作權、商標權、外觀設計專利權、進出口經營權,并作為文化禮品贈予香港、日本、馬來西亞等中外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