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吉祥鼓又名轉轉響,起源于中國先民制作的陶鼓。是陶鼓的一個分支。明末清初時期河南豫北地區的民間藝人利用陶鼓的制作技藝,把當時先進材料運用到吉祥鼓上。制作精良美觀,手持搖起,轉轉發響,清脆的響聲如“蟬”、“蟈蟈”,使人遐想癡迷。
鼓體取洹水灘土燒制成土陶,形狀為中空兩端透氣。上端粘上吉祥鼓膜,用明五彩紙裝飾鼓體。一根棉線以鼓膜中間穿過連接馬尾,馬尾活套在竹簽上(長約10厘米),馬尾與竹簽連接處點上松香。隨著小鼓不斷的轉動“蟬”、“蟈蟈”聲響越來越清亮、愉耳。
安陽吉祥鼓的鼓膜正是用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吉祥圖案制作成的,因此稱為吉祥鼓。集吉祥圖案的美好寓意,五色紙的絢麗色彩,陶鼓的獨特聲音于一體,雖小而精致。
到了當代安陽吉祥鼓已演變成一種民俗文化藝術產品,既能玩又能讓人了解我國燦爛的民俗文化。安陽吉祥鼓是廣大群眾特別喜歡的益智、玩耍小物件,同時是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