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在安陽市兩館廣場舉行的“2013安陽新春民俗文化展示會”上,不少市民正聚精會神地觀看池家年畫印制過程, 濃郁的鄉土氣息,渾厚鮮明的色彩,古樸生動的造型,讓駐足觀看的市民連連稱贊。
年畫作為中國百姓辭舊迎新、祈福平安的一種形式,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征,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然而,近年,木版年畫的工藝傳承面臨嚴峻形勢,池建周把挖掘、保護和傳承傳統歷史文化作為建設文化強企的重點,大力實施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工程,注重將歷史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相結合,實行“生產性保護”,走上了一條經濟和文化發展互補的可持續“非遺”保護之路。2012年6月25日,池家年畫被內黃縣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內黃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11月22日,池家年畫被安陽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安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至目前,池建周已擁有國家版權局頒發的《曹操》畫像、《根在中原》、《雙龍五鳳!返7項著作權,國家知識產權局外觀設計專利1件,多件作品被河南省工藝美術館永久館藏。
目前,池家年畫借助“非遺”走上了產品開發的新路,深受當地群眾和中外客商青睞。2012年,池建周和辛彥軍刻繪了由兩條遨游的龍和五只輕盈飛翔的鳳組成一個“福”字的美術作品《雙龍五鳳!,字融于畫,畫藏于字,虛實相生,處處顯著華美雅致氣息,而后,池建周委托杭州某織錦公司,采用高精度真絲織錦技術,織出《雙龍五鳳福》工藝品,不僅全真展現了原作的筆墨神韻,更有絲綢典雅華貴的雍容氣度,是書畫和織錦兩項國粹的完美結合,集欣賞、收藏、饋贈為一體的真絲文化精品。該作品在“河南省第十六屆美術新人新作展”中榮獲優秀獎,被河南省工藝美術館永久館藏并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展出銷售。作者:賀瑛【原標題:安陽內黃池家年畫走出產品開發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