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臺臺全副武裝的大型糧機正在排隊等候著運輸車輛裝載,它們即將奔赴祖國的大江南北以及玻利維亞、日本、美國、俄羅斯、印尼等國家和地區。一排排修剪整齊的花木與亭臺、假山、噴泉相映成趣,即使是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里,整個廠區仍煥發出一片勃勃生機。而辦公區域擺放的整整齊齊的各種獎牌、獎杯、榮譽證書以及多項專利發明證書如同磁石一般吸引了記者的視線,促使記者更深層次地去了解這家省級重合同守信用企業。
一腳邁進河南華泰糧油機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糧油機械”)廠區,就看到工人們忙碌工作的矯健身影,一臺臺全副武裝的大型糧機正在排隊等候著運輸車輛裝載,它們即將奔赴祖國的大江南北以及玻利維亞、日本、美國、俄羅斯、印尼等國家和地區。離車間不遠處,一排排修剪整齊的花木與亭臺、假山、噴泉相映成趣,在這個寒意十足的冬日,整個廠區仍煥發出一派盎然生機。
在辦公區域擺放的整整齊齊的各種獎牌、獎杯、榮譽證書以及多項專利發明證書如同磁石一般吸引了記者的視線。陪同記者采訪的華泰糧油機械副總經理張國富告訴記者,公司前身是河南省滑縣糧機廠,董事長閆子鵬所帶領的公司研發團隊先后獲專利16項,并有多項專利在國際發明展覽會和全國發明展覽會上獲獎。閆子鵬本人也榮獲全國第五屆“發明創業獎”,他也是我國油脂機械行業唯一的獲獎者。
閆子鵬不是學者,也不是教授,他只是糧油機械行業民營企業家中普通的一分子,可他始終站在糧油機械行業的前沿,傾心將自己的企業打造成一個具有壓力容器的設計、制造,壓力管道的設計、安裝,導熱油爐制造等五項許可證的大型綜合公司,并獲得多項國家專利,這簡直就是奇跡!
在體制陣痛中華麗轉身
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的沖擊使得那些在計劃經濟時代曾風光無限的糧油機械行業喪失了賴以生存的土壤,出現了全行業性的滑坡、虧損,甚至破產倒閉。
河南省滑縣糧機廠也深刻地體驗了上個世紀末的寒冬。
河南省滑縣糧機廠在計劃經濟時代,在整個糧油機械行業可以稱得上龍頭老大。而當它面臨市場經濟浪潮的強烈沖擊,再加上迫于新形勢下急需實行技術更新、生產設備更新、經營觀念轉變、產品創新的巨大挑戰時,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產品滯銷、人才流失、經營虧損,偌大的一個糧機廠走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當時,工資發不下來,養老保險沒有人交,職工很有情緒。”河南省滑縣糧機廠一位50多歲的老職工回憶起當時的情形。
而企業終究要靠自身發展尋找出路。這時,從一個基層業務員逐步成長為技術骨干的閆子鵬挺身而出,將一個千瘡百孔、負債累累的攤子給接了過去。憑借著之前出色的表現和業績,閆子鵬得到了員工們的一致擁護,大家極力推薦他為廠長。那一年,閆子鵬剛剛22歲。
年紀輕輕的他背上這么沉重的包袱,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也正因為年輕,他更加充滿激情,再加上閆子鵬不斷求新求變的思想與超前的經營意識,使河南省滑縣糧機廠迅速脫胎換骨。
“我認為糧油機械行業遠不至于是夕陽產業,因為人們要吃飯就需要糧油加工,問題在于糧油機械企業應該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市場導向上下工夫。”閆子鵬一針見血地指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盡快走出困境,閆子鵬想到了必須立刻進行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然而,在當時滑縣糧機廠設備陳舊、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的情形下,這似乎是異想天開!于是閆子鵬把目光轉移到掌握著糧油機械行業最前沿、最尖端技術的高校專家教授身上。在歷經多方輾轉和周折后,閆子鵬的誠意與執著深深打動了教授們,最終與河南工業大學、武漢工業學院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高校進行科研合作,在上個世紀90年代可謂鮮有之事。
在注入了高科技的基因后,一時間,河南省滑縣糧機廠的生產技術和產品迅速得到轉型和升級,因質量過硬受到了客戶的廣泛好評。更值得驕傲的是,河南省滑縣糧機廠的蓬勃發展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支持,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程思遠欣然題寫了廠名。
隨之,糧油機械的銷量也與日俱增。不僅還清了所有的負債,設備更新的愿望也變成了現實。閆子鵬決定開足馬力加大生產。
河南省滑縣糧機廠不再是一個沒落的貴族,而成為一個新時代個性鮮明的符號。那時,河南華泰糧油機械工程有限公司應運而生,開始了公司化運作,閆子鵬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三分之一工作法”破解人才瓶頸
近年來,河南華泰糧油機械工程有限公司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狠抓生產管理,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值效益連年遞增,逐漸發展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油脂機械生產基地。
在公司發展壯大過程中,閆子鵬清醒地意識到,只有留住現有人才,進一步引進高層次人才,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才能促使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然而,在滑縣這樣一個縣級城市,想引進高層次人才,談何容易!為此,閆子鵬通過多方調研以及向行業里的多位專家請教,最終,因地制宜,推出了“三分之一工作法”,這不但有效解決了人才瓶頸這一難題,還使華泰糧油機械的現有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三分之一工作法”即企業辦公場所一分為三。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北京大學科技園設立北京華康希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的人才資源,負責油脂機械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工作;在鄭州市農業路設立河南華泰糧油機械工程有限公司(鄭州)技術研發中心,充分利用全國糧油機械專業技術人才,聘請16名油脂機械專業人才進行工藝設計、新產品研發等;將河南華泰糧油機械工程有限公司作為企業生產和銷售基地,專門進行生產加工、產品銷售等,對在滑縣本地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實行年薪制、重金獎勵政策。
“如果我僅僅停留在滑縣,不走出去的話,別說獲得這些專項發明獎了,就連搞研發都不一定能實現。人家本來看好我們公司,可是一聽說在一個縣城里,就猶豫了。打個比方,同樣的一個崗位,我在滑縣發給他5000塊的工資都沒有我在鄭州或者北京給他3000塊的工資有吸引力。”閆子鵬打趣地向記者說。
“三分之一工作法”方便了公司就地選拔人才,使各類人才就近上班,各盡所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重金打造科研,成功實現“三級跳”
據記者了解,華泰糧油機械2008年產值突破7000萬元,2009年達9000多萬元,2010年突破1.2億元。近幾年來,華泰糧油機械可謂實現了“三級跳”,而使其步入快車道的助推器便是閆子鵬一直以來投入最多、潛心研發的多個科研成果。
華泰糧油機械副總經理張國富向記者介紹,閆子鵬不但自己刻苦鉆研業務,還多方引進人才,共同進行科技攻關,在研發新產品上舍得投入資金,不惜下大工夫。多年來,華泰糧油機械堅持每年拿出利潤的10%用于科技研發,累計投入科研資金900余萬元。
記者得知,閆子鵬研發的生物柴油技術獲國家專利,利用地溝油加工生物柴油技術,變廢為寶,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能源。這項技術給華泰糧油機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了閆子鵬做大做強企業的“殺手锏”。
華泰糧油機械在不斷推出高科技含量產品的同時,日益取得良好的效益并得以穩定發展,這使得閆子鵬能夠有足夠的精力和財力去從事生物科技的深入研究。
棉籽產品深加工的開發一直被業內人士所關注。閆子鵬很清楚研發先進的棉籽脫酚蛋白技術對產棉大國的巨大意義,而作為精明的商人,閆子鵬更清楚這其中巨大的商機。于是,他集中科技力量,對這項技術進行攻關。
在無數次的試驗之后,他們終于用二次萃取技術在保證油品質量的前提下徹底脫酚,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蛋白質的破壞,有效地確保了產品的營養價值。
閆子鵬所帶領的團隊研發的棉籽脫酚蛋白技術,不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更填補了世界空白!有國外的同行欲以1億元的代價買斷這項技術,但閆子鵬不賺快錢,所以他沒答應,他要用這項國際先進技術生產出先進的設備,在造福人類的同時,為企業帶來巨額利潤。
針對糧油加工企業在米糠制油方面遇到的很多技術難題,閆子鵬再次帶領他的科研隊伍進行技術攻關,開發研制出米糠膨化預處理、浸出成套設備,該項目又一次獲得國家專利。米糠膨化預處理、浸出成套設備投入市場以來備受消費者青睞,2008年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獎”,華泰糧油機械也成為我國唯一的專業生產成套米糠油加工設備的廠家。
科技創新讓華泰糧油機械嘗到了甜頭,近年,該公司依托技術創新和資金投入,開發出一系列具有實用價值并且能產生較大社會效益的高新科技產品。 多年來,公司累計獲國家專利16項,并有多項專利在國際發明展覽會和全國發明展覽會上獲獎,獲得2個金獎、2個銀獎、4個銅獎的優異成績。閆子鵬本人也榮獲全國第五屆“發明創業獎”,是我國油脂機械行業唯一的獲獎者,并在人民大會堂接受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為其頒獎。
科技發明只是邁出了第一步,關鍵是如何使發明專利轉化成生產力。據了解,進行每一項發明之前,閆子鵬和他的研發團隊都要進行市場調研,預測一下這個項目是否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市場性,以及它的經濟效益如何。超前意識使閆子鵬的發明專利轉化率竟達100%!
心中有愛,惠澤他人
閆子鵬給人的第一印象有些嚴肅,似乎讓人不太容易接近。然而,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驚喜地發現,其實閆子鵬是一個既健談又熱情、粗中有細、極度富有愛心的人。
記者在華泰糧油機械采訪的那兩天,員工們都用四個字來形容他:有情有義。公司的保潔員陳阿姨告訴記者:“閆總雖然工作很忙,但他從不忽視對我們的關照,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難閆總都會盡量幫我們解決,我在這兒干得舒心、踏實。”
閆子鵬是土生土長的滑縣人,他的根在農村,當他的企業逐漸發展壯大后,他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
華泰糧油機械副總經理張國富向記者透露,從2009年至今,董事長閆子鵬一直照顧17位孤寡老人;2010年8月,又資助了從滑縣一中考取上海大學的李勇等3名貧困大學生每人3000元。李勇的父親在電話中激動地告訴記者:“正當我們為孩子上學的事發愁的時候,是閆總了解了我們家的情況后,主動找上門的,要不是他拉我們一把,這學費咋也湊不齊啊!他還對俺們說,讓孩兒安心讀書吧,有他呢。”
閆子鵬說自己也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他深知窮人的苦,他知道還有很多人需要他去幫助,現在條件允許了,他做這些是應該的!
閆子鵬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河南省政協委員,每次省里開“兩會”的時候,他都會緊緊圍繞著如何關注民生、惠及民生的話題提交自己的建議。在2011年的全省“兩會”上,閆子鵬關于“加強地溝油管理,避免流向餐桌;利用地溝油提煉加工生物柴油;鼓勵企業從廢棄油脂中提煉加工生物柴油,變廢為寶”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提案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并予以采納。
“在政協這個平臺上,能夠為百姓做點事,這是我的責任。”閆子鵬的這句話不停縈繞在記者耳邊。這樣一個民營企業家,他除了擁有獲得多項國家專利的光環外,那份沉甸甸的愛心與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似乎賦予了華泰糧油機械更加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