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秦素軍,滑縣萬古鎮胡營村農民,1968年出生,現任滑縣萬古鎮胡營村婦女主任、滑縣故道家紡老粗布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先后獲得國家“雙學雙比女能手”、“巾幗致富帶頭人”、“優秀創業女性”等多項榮譽稱號,當選安陽市人大代表。2012年獲得“全國老區巾幗創業獎”、河南省“創業再就業一等獎”、河南省“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榮譽稱號。2011年,“故道家紡”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核心提示
紡花織布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這項歷經千年的傳統工藝也漸漸被人們冷落、遺忘。今天,滑縣萬古鎮的農家女秦素軍,帶領鄰村的姐妹,利用傳統織布機一梭一梭織出了“故道家紡”老粗布,暢銷全國十多個省市,并打入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等國際市場。“織女”們輻射6個鄉鎮80多個村,涉及農戶1000多戶,帶動富余勞動力務工3500余人。秦素軍不僅讓賦閑在家的鄰村婦女有了就業機會,更用最古樸的工藝挖掘拯救了農耕文化遺產老粗布和織錦,讓社會和現代人重新認識了這一歷經數千年風雨的民族瑰寶。
裁得九天一段錦
“紫燕銜泥雙雙翔,依竹傍柳紡織娘。”3月18日,滑縣萬古鎮張營村,家家的女主人都在紡車前搖車紡紗、機杼行吟,簡直是一幅幅生機絢麗的民俗畫。把腳踏織布機的吟唱融入時代旋律的女人叫秦素軍,她創建的安陽故道家紡有限公司,不僅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給當地千百織女創造了就業機會,更傳承了獨特深厚的黃河故道傳統技藝和歷史文化,使其走出中原,走向世界。
面前的秦素軍,眼睛亮亮的,一臉真誠與質樸,普通話中帶著豫北濃濃的地方味兒,說到高興處時常會“咯咯”地笑出聲來,在她感染人的質樸與笑聲里記者讀到了她的家紡情結與情懷。
秦素軍做“織女”的事業并非偶然,這與她幼年失父的經歷和她不甘平庸的個性、向往獨立而尊嚴的追求密不可分。
父親人到中年突然病逝,家里頓時失去頂梁柱,母親一人拉扯五個孩子實在不堪負重,品學兼優的秦素軍在小學五年級就輟學成了必然。
直到后來生活在新鄉市的姑姑有能力幫襯她時,才又把她接到城里繼續讀書。
秦素軍醫專畢業后,已經出落成該談婚論嫁的大姑娘了,姑姑也張羅著給她在城里物色對象。然而,恰巧在這個時候,她遇到了一個在農村讀書時的“;”。“校花”傾訴自己的經歷:為了成為吃商品糧的城里人,她嫁給一個比她年齡大許多、身材矮小的男人,而且經常受氣。秦素軍聽了心里異常不平。她發誓,絕不靠嫁給城里“不及格”的男人改變身份,將來的幸福人生要靠自己去創造,才會贏得獨立、尊嚴的生活。
1988年底,她決然從城里回到生養她的家鄉滑縣萬古鎮。
在家鄉,歷經過多少次的探尋與嘗試,她都風雨兼程。
盡管她從姑娘一步步成為人妻、人母,但尋找人生機遇的心勁兒依然旺盛。突然有一天,家里那臺蒙上厚塵、退縮到墻角里的老式腳踏織布機,讓她靈光一現,思路大開……
秦素軍清楚記得小時候奶奶教她的《刷線曲》:“線柱子,六個翅,卷上線子五丈四;三嫂子,手輕輕,刷線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