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門蘧車”又叫“不欺暗室”,出自內黃侯蘧伯玉。
【釋義】古代為自覺遵守禮制的代名詞,又為誠實為人,表里如一,不作表面文章的意思。
【典故出處】漢劉向《列女傳·衛靈夫人》: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聲轔轔,至闕(que)而止,過闕復有聲。公問夫人日:“知此謂誰?”夫人日:“此蘧伯玉也。”公日:“何以知之?” 夫人曰:“妾聞禮,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夫忠臣與孝子不為昭昭信節,不為冥冥墮行。蘧們玉,衛之賢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an)昧廢禮,是以知之。”公使視之,果伯玉也。公反之,以戲夫人日:“非也。”夫人酌觴(shang)再拜賀公。公日:“子何以賀寡人?”夫人日:“始妾獨以衛為有蘧伯玉爾,今衛復有與之齊者,是君有二賢臣也。國多賢臣,國之福也。妾是以賀。”公驚日:“善哉!”遂語夫人其實焉。
蘧伯玉是衛國有名的賢人,他做事光明磊落,為人公道止派,衛靈公也很信賴他。
有一天晚上,蘧伯玉乘車經過衛靈公的宮門,按當時的禮節,臣子經過王宮門口時,應該下車敬禮示意后才能繼續前行。但是到了晚上宮門已經關閉,守衛宮門的官兵也都退到了宮門里邊去了,臣子們不下車行禮也是可以的。但蘧伯玉認為,既然定了這個制度,不管在什么時間,不管宮門有沒有人,自己都應該遵守。所以他到了宮門以后,就停車下來恭恭敬敬地向宮門行了禮,然后才上車繼續前行。
這時候,衛靈公還沒有睡,他在宮里和夫人南子說話。靈公聽見宮門外有馬車行駛的聲音,知道馬車是從動往西走的,到了王宮門口還停了一會。
衛靈公就問南子:“這是誰呀?黑夜里怎么還在宮門口停車呢?”
南子同答說:“坐車的人肯定是遽伯玉,是他乘乍從東往西去了。”
衛靈公覺得奇怪,就問“夫人怎么知道是蘧們玉呢?”
南子說:“蘧伯玉是個有名的忠臣賢人,他表里如一,為人忠誠,他不會在公開場合故意表現自己來博好名聲,也不會在沒有人知道的情況下作不該做的事。他最遵守禮節,就是沒有人看見,也決不會忽略自己應盡的禮數。剛才一定是他坐車經過宮門時,下車行了禮以后才離開的。”
衛靈公聽了不相信。第二天就派人去查,果然如南子所說的那樣。靈公心中佩服南子的判斷力,卻故意同她開玩笑,騙她說“我派人去查過了,昨天確實有人經過宮門,在宮門外下車行了禮,但是,這個人卻不是蘧伯玉。”
南子聽了非常高興,馬上倒了一杯酒向衛靈公表示祝賀。衛靈公感到莫名其妙,說:“昨天的事情你猜錯了,為什么還要向我表示祝賀啊?”
南子說:“原先我知道衛國只有蘧伯玉一個賢人,現在才知道還有一個和他一樣的賢人。這說明您至少有兩個賢臣,難道不值得祝賀 嗎?”
衛靈公聽了,很佩服南子的遠見卓識,就接過酒杯喝了。然后,把調查的真相告訴了南子,并說:“第二個賢臣是沒有找到,可你確是我的賢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