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壬(1286~1364) 字可用,安陽市湯陰縣人,元代文學家,七朝重臣。父許熙載于大德年間,曾先后在湖南零陵、衡陽、湘潭、長沙、江西臨川等地做官,幼年的許有壬隨父讀書于江南。延祐二年(1315)進士及第,授同知遼州事。后來官中書左司員外郎時,京城外發生饑荒,他從“民,本也”的思想出發,主張放賑救濟。河南農民軍起,他建議備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賢大學士,不久改樞密副使,又拜中書左丞。他看到元朝將士貪掠人口玉帛而無斗志,就主張對起義農民實行招降政策。至正十七年(1357)以老病致仕。
許有壬詩、詞、散文均能,以散文數量最多。他的詞多寫個人身世榮辱,雖學蘇(軾)辛(棄疾),但并無激昂慷慨的情緒。他的詩比詞多一些社會內容,《哀棄兒》描寫了一對夫婦在寒冷饑餓中無可奈何棄兒于道,孩子啼哭著追趕父母。詩人面對殘酷的現實,帶著自我譴責的心情說:“倉皇援手無所施”,“哭聲已遠猶依稀”。許有壬著有《至正集》八十一卷,《圭塘小稿》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