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1008-1075),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北宋重臣南宋,官至宰相,曾“相三朝,立二帝”,當政十年,與富弼齊名,號稱賢相。
韓琦出身世宦之家,父韓國華累官至右諫議大夫。3歲時父母去世,由諸兄扶養,“既長,能自立,有大志氣。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純一,無邪曲,學問過人”。天圣五年(1027年)中進士。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遷開封府推官。 康定元年(1040年)官陜西帥臣,主張進攻西夏,然而敗于六盤山(寧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損失一萬余人。隔年(1042年)與范仲淹一起抗御西夏,時稱“韓范”。韓琦范仲淹兩人守邊疆時間長,又名重一時,時邊區民有歌唱:“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
慶歷三年(1043年),官樞密副使。贊成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慶歷新政。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英宗即位后,封為魏國公。神宗趙頊即位以后,出判相州。作為元老重臣,他一直反對王安石變法,宋神宗一度有所感悟:“琦真忠臣,朕始謂可以利民,不意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使者亦強與之。”。
熙寧八年(1075年),病死,終年67歲。贈尚書令,謚忠獻,配享英宗廟庭。《宋史》有傳。著有《安陽集》五十卷。《全宋詞》錄其詞四首。
后人評說:
歐陽修: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
王夫之:三代以還,能此者,唯韓魏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