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通志·氏族略》等所載,湯氏得姓于商朝開國之君成湯,是帝嚳之子契的l4世孫,子姓,名履,又名天乙。從契到成湯,曾八次遷都,到成湯時,為追隨先王帝嚳,重返故地毫(今河南省內(nèi)黃縣城西南亳城),并定居于此。成湯是夏朝的方伯,專管征伐之事。由于他愛護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心,周圍一些小國也前來歸附,其勢力便迅速發(fā)展起來。夏末時,夏桀殘暴無道,國內(nèi)日趨動蕩不安。成湯任用伊尹輔佐,不斷積蓄力量,興兵討伐夏桀,一舉滅夏,回師毫邑,建立商朝。由于他能夠“安民立政,除暴去虐”,死后被謚為成湯。其后子孫有一支稱為湯氏,而且“僅此一家,另無分號”,只要姓湯,就是成湯的后代。 湯氏雖然因商國都遷徙頻繁,而散居中原大部分地區(qū),但至秦漢之際,湯氏主要繁衍于中山和范陽兩地,現(xiàn)均在河北省境內(nèi)。
湯氏歷史名人,有漢代開封太尉湯德新。南朝時官至劉宋揚州刺史湯惠林。五代南唐宰相湯悅。宋代以后有湯喬年、湯蘿覺、湯思退、湯漢、湯鵬舉、湯莘叟以及湯王壽等,都分別在各個方面很有成就。元代書畫理論家湯 。明代信國公湯和,禮部右侍郎湯序,戲曲家、文學(xué)家湯顯祖。清吏部尚書湯金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