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稱】:剖腹葬肝 (pōu fù zàng gān)
【成語出處】:《呂氏春秋 仲冬紀第十一》衛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於使。翟人攻衛,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祿者,鶴也;所貴富者,宮人也。君使宮人與鶴戰,余焉能戰?”遂潰而去。翟人至,及懿公於榮澤,殺之,盡食其肉,獨舍其肝。弘演至,報使於肝,畢,呼天而啼,盡哀而止,曰:“臣請為襮。”因自殺,先出其腹實,內懿公之肝。桓公聞之曰:“衛之亡也,以為無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於是復立衛於楚丘。弘演可謂忠矣,殺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命衛之宗廟復立,祭祀不絕,可謂有功矣。
【成語解釋】:比喻為了主帥的安危以身殉國的忠烈壯舉。
【朝歌淵源】:春秋時期衛國(今河南省淇縣)國君衛懿公的故事。
【成語故事】:愛好下象棋的朋友大都知道中國象棋中有一個著名的殘局叫“剖腹葬肝”,說是的丟車保帥的技巧。但是能弄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恐怕知道的不多,故事原來是這樣的:
春秋時期衛國的國君衛懿公喜歡弄花養鳥,特別酷愛養鶴,對鶴情有獨鐘,以至于在他的后花園里仙鶴成群。他整天由美女相伴徜徉在花叢間,聽婉婉鶴鳴,看翩翩鶴飛;更過分的是,按照當朝的體制,他也把鶴分成三六九等,按級別封為高官,給它們厚祿,出去時,也是乘坐上等豪華的馬車,前呼后擁,招搖過市,引得上至高官,下至平民百姓極為不滿。從此朝政荒廢,國力衰退。
公元前660年,西域少數民族部落狄人大舉侵犯衛國,衛懿公急忙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另外還派大夫弘演到陳國請求增援。大敵當前,衛國的高官大夫們誰都不愿帶兵上前線,還紛紛指責衛懿公:你封官供奉祿的人是鶴,那就讓仙鶴率軍上前線吧!
沒有辦法,衛懿公只好親自出馬,披掛上陣。平時散漫成性,沒有戰斗力的衛國軍隊根本不是強悍的狄人的對手,雙方交戰沒有幾個回合,衛國軍隊就潰不成軍,衛懿公也戰死沙場,尸首分離。
出使陳國的大夫弘演在返回途中,聽說衛國君主衛懿公死在滎澤戰場,便前去尋尸。一路上他看到處處是尸骨血肉,心中無比悲傷。在一個水塘邊他看到一個小太監躺在路旁的草地上呻吟:“你知道主公在哪里被害嗎?”小太監指著一堆模糊的血肉:“那就是主公的尸首。”弘演一看便放聲大哭,尸體已零落不全,只有一副肝臟還完好無損。他向尸體行了叩拜之禮:“主公死得好慘啊!也沒人來收尸,我要以身體為棺木,為主公入葬。”回頭分咐仆人:“我死以后,將我埋在樹下,等國家有了新君再把此事告訴他,讓我們君臣一同回國吧。”隨手拔出佩劍 ,剖開腹部,將衛懿公肝臟放入肚內,倒地而死。
弘演以他的死捍衛了衛國的尊嚴。當時的霸主齊桓公聽說這件事發出感嘆:衛國有樣的忠臣,沒有不存在的理由,于是就出兵幫助衛復國。
后來,人們用“剖腹葬肝”比喻為了主帥的安危以身殉國的忠烈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