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綠衣黃里 (lǜ yī huáng lǐ)
【典故出處】《詩·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成語釋意】綠、黃:古時以黃色為正色,綠為閑色。以綠色為衣,用黃色為里。舊喻尊卑反置,貴賤顛倒。
【朝歌淵源】 邶為國名,在朝歌之北,是周滅商后為監督殷都朝歌舊部武庚所設三監之地,春秋時已不存在,合為衛國,《詩經·邶風》收集的詩歌,也是流傳在朝歌一帶。
【成語故事】 較古的《毛傳》的解釋是:“興也。綠,間色;黃,正色。”清代馬瑞辰進一步解釋說:綠衣為間色,非正色,卻在外、在上,比喻妾得寵,攥了正夫人的位子。黃為正色,卻在里在下,比喻正夫人的失寵。
《禮記·玉藻》云:“衣正色,裳間色。”紅、黃、藍三原色中的某二種原色相互混合的顏色。當我們把三原色中的紅色與黃色等量調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紅色與藍色等量調配得出紫色,而黃色與藍色等量調配則可以得出綠色。
通過兩個顏色詞的運用可以看出這首詩并非如今人所說的是悼念亡妻或者懷念前妻,而是失寵的正夫人感嘆身世、期望恢復到舊有的禮制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