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首如飛蓬 (shǒu rú fēi péng)
【典故出處】《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成語釋意】首:指頭發;飛蓬:飛散的蓬草。頭發未經梳理,像飛散的蓬草一樣亂。
【朝歌淵源】 《詩經·衛風·伯兮》是流傳在朝歌的愛情詩,丈夫去前線打杖了,情人在家十分牽掛。這首詩歌也表現女子在面對戰爭時的態度。既有對戰士丈夫思念的陰柔之美.又有為英雄丈夫自豪的陽剛之美。
【成語故事】 詩中的女子深深思念著遠征在外的丈夫,以至于形容憔悴,首如飛蓬。哀莫大于心死,相思是一把鈍刀,慢慢肢解著她的肌體和靈魂。“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朝夕廝守的幸福是女人最好的滋養品,沒有了欣賞眷戀的眼神,膏沐又為誰而準備呢?這一句一答間,傳遞出多少辛酸苦澀!“其雨其雨,杲杲日出”,因為愛的守候燃起的希望之火,一次次被無情的現實澆滅,好比日出與陰雨的決絕相悖。為了化解這種痛苦,她寧愿忍受首疾、心痗的痛楚。
世上沒有哪種痛苦抵得過相思的折磨,也許入骨的思念也是種毒癮,令人神魂俱失,肝腸寸斷。在漫長沒有邊際的等待中,哪里能找到使人忘卻憂愁的萱草呢?把它種植在女子所住的北堂,讓她能支撐下去,等回自己的愛人。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