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月二十六,不僅到了“割年肉”的時候,也到了“五九”的最后一天,同時,今天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立春!給大家科普一句諺語:“春打五九盡,春打六九頭”。意思是說,立春這一天,不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今年的情況就屬于前者。
【雪中花】圖為西安環城公園臘梅在大雪中繼續盛開 記者張洋攝
截至昨天早上7點,陜北大部最低氣溫在-16℃~-11℃,關中大部分地區-11℃~-4℃,陜南大部分地區-7℃~2℃。全省最低氣溫出現在吳起,為-16.1℃。西安的氣溫有所回升,為-5.8℃。
今年年前的天氣跟去年相比,氣溫還是偏低,去年2月最冷的一天是2月1日,最低氣溫為-3.9℃;今年的2月1日最低氣溫為-7.2℃。別著急,氣溫正在緩慢回升。
近期是春運的高峰階段,降雪結束后,部分路段、建筑陰面等仍有積雪,夜間氣溫低易結冰,對交通安全有一定影響。衛星監測顯示,西安、渭南兩市沿秦嶺一線的積雪面積已經比前一天減少了很多,這對春運很有利。今天,陜北、關中多云,陜南陰天轉多云,南部部分地方有小雨或雨夾雪。5日,陜北、關中晴天間多云,陜南多云。6日到7日,全省晴天。
近期西安以多云天氣為主,氣溫呈明顯回升態勢。預計今天白天多云,有霾,最低氣溫-2℃,最高氣溫8℃,東北風2~3級。今天晚上到明天多云,-1℃~9℃。6日晴轉多云,-2℃~10℃。
臘月二十六 今天要準備“年肉”啦
“二十六,去宰肉”,今天是臘月二十六,是割肉燉肉的日子。在各地鄉村,今天也是趕集市的大日子,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全都得買。以前大家很窮,很多家庭一年到頭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肉,所以孩子們最喜歡這一天,終于可以吃到“年肉”啦。吃“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肉本身代表富裕,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
到了現在,日子過好了,但臘月二十六殺豬買肉這個習俗卻一直流傳了下來,也成了年前最重要的準備活動之一。
立春!
又到一年春開始,二十四節氣中,“立春”也代表新一年的開始。老祖宗把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表示頭五日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后,蟄居的蟲類慢慢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因為水面的冰沒有完全化掉,看起來像是魚負著冰浮在水面上。這三候所對應的花信則是“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立春后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將開始,所以是百姓十分重視的節氣,三千年前就有迎春儀式。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許多固定的風俗習慣。
頭一項重要習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南方則流行吃春卷,這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美好祝福,這一習俗也延續至今。除“咬春”外,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這種方式體現了老百姓對五谷豐登的美好期盼。
此外,咱陜西人民也有特殊的立春風俗。史料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內容則為“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還有人在門楣上張貼祝愿之詞,表示迎春,愛畫畫的人則在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吊春穗”是陜西澄城一帶的習俗。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可戴在小孩或年輕人身上,也可掛在牲口身上,以此祝愿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收。
“戴春雞”是陜西銅川一帶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制作一個三厘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頂端,表示“春吉(雞)”。婦女還用線穿豆掛于牛角,或用麻豆撒在牛身上,習俗稱這樣能避免幼兒患麻疹。
“佩燕子”是關中一帶的古俗,起源于唐代,現在仍在農村地區流行。立春日,人們在胸前佩戴用彩綢剪成的“燕子”,燕子是春的使者,象征幸福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