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間美術協會原會長、民俗專家倪寶誠認為,如何在共性中培養農民畫家的個人風格,是現代民間繪畫前進中的新問題,現代民間繪畫切不可形成固定的模式,“藝術就是創造”同樣適用于現代民間繪畫的創作。省民協副主席、海燕出版社副主編喬臺山認為,河南農民畫的發展方向就是用傳統文化這根紐帶將現代農民畫和傳統民間繪畫連接起來,走民間的、民俗的路子。王文浩也認為,農民畫即是現代民間繪畫,它是從傳統的民間藝術沃土中萌生和成長起來的,在表現現代生活、描繪民間習俗的同時,表達個性與激情,是中華民族傳統審美經驗的繼承和延伸,這是現代民間繪畫的根。河南大學教授、博士、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中心副主任高有鵬說,河南農民畫定位必須準確,方法必須得當,其生態保護的主體是農民,而不應該完全商業化,離開了服務農民的基礎,農民畫很可能會形成又一個形式主義的結果。
農民畫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對接現代需求、對接市場是眼下的當務之急。專家們認為,市場是無情的,對于農民畫來說,進入市場的首要任務是提高藝術水平,不僅要深層次從民間藝術傳統中汲取營養,還要融會現代藝術觀念,從世界美術的發展規律中尋找自己的藝術定位,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提高品位,持之以恒,刻苦磨煉,才可能成就大業。進入市場更需要貼近中國的具體國情。眼下我國經濟雖然取得了巨大進步,但發展很不均衡,農民繪畫是在農村地區成長的,當地經濟基礎單薄,畫家的思想境界、藝術水平還需要引導和培育,更要由文化領導部門協同媒體給他們以必須的扶持,引導他們探索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完全讓市場起作用、自生自滅是不行的。本報記者 李鵬【原標題:專家支招河南農民畫發展 根植民間沃土 對接現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