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工藝 >> 收藏與交流 >> 瀏覽文章

年畫正面臨絕跡之危 拍賣行里價格節節攀升

2015/2/9 9:58:44 點擊數: 【字體:

  張貼年畫曾是春節到來前一項重要的應景活動,而在現代化浪潮的沖擊下,年畫日漸式微,許多地方已沒有張貼年畫的習俗了。近年來,許多人以為年畫已經被時代拋棄了、絕跡了,其實他們不知道,收藏市場上的年畫生意格外紅火。如今,年畫已從民俗用品逐漸升級為收藏品,其工藝價值非但得到了國內外藏界的認可,而且高水準的年畫還進軍藝術品領域,其價格甚至能與書畫作品一較高下。

  年畫屬于張貼藝術品

  正面臨絕跡之危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民間美術形式,它以通俗的繪畫語言表達了人們喜慶的審美情趣。民間年畫大多先用手工刻版,然后印刷。每張年畫都要刻版五到十塊。最主要的一塊版叫黑線版,它是整幅畫的輪廓,再以紅、黃、藍、綠等色套版印刷。有的年畫更細致,還要用敷色的方法,用筆將顏色或粉補在畫上。舊中國民間年畫的傳統特點是:內容吉利,主題突出,色彩鮮艷。

  近年來,老年畫重新升溫,以其濃郁的裝飾性和觀賞性,成為收藏者的熱門藏品。加上年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收藏意義更是不可小覷。傳統的年畫創作表現手法為木刻版,所以又稱木版年畫,較為著名的年畫產地有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福建漳州、廣東佛山等地。中國古代數十個年畫產地,如今已所剩不多,這幾個產地大多只有一兩個老藝人支撐,年輕人對年畫沒有興趣,傳統木版年畫工藝正在失傳,木版年畫有絕跡的危險。

  由于年畫是張貼的藝術品,人們買回以后,絕大部分都貼在墻上了,揭下舊的貼上新的,很少有完整保存下來的。上世紀80年代后期數量已經很少,除了人們購買張貼消費掉的大部分外,書店庫存的剩余年畫,多數也被當作廢品處理掉了。因此,現在收藏年畫難度很大。

  年畫是年文化的活化石

  在中國傳統民間文化中,年畫一直占據著重要位置。它題材豐富、線條單純、色彩鮮明、雅俗共賞,千百年來,已成為中國人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發展。

  年畫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早在漢代,就有貼門神習俗,人們把傳說中的門神貼在門上,以示驅邪避災,這是年畫的前身。及至兩宋被稱為“紙畫”,其題材也擴大到表現美好生活、吉祥歡樂及歷史人物題材。北宋的汴梁、南宋的臨安均有紙馬店出售年畫。進入明代,民間又將年畫稱作“畫貼”,清代道光年間始被定名為“年畫”。明清時期,年畫在制作水平上有了極大的發展。明代早期的年畫是由木版印出墨線,再由人工賦色完成。明代晚期雕板套色印刷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出現了多色套印的精美年畫。

  到19世紀末,傳統的木刻年畫逐漸被現代印刷年畫所替代。20世紀60年代以后,中國年畫在文革中被斥為舊風俗的代表而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并逐漸退出城市市場。年畫作為中國年文化的代表,寄托著老百姓的美好愿望。民間年畫所表現出的生活、感情和情趣,是樂觀的、向上的、充滿信心的。正是因為年畫中有這樣的文化含義,那些既有文物性、裝飾性,又有傳統藝術感的年畫作品,自然會進入收藏投資領域,成為又一民間藝術精品。

  年畫的收藏家群體早已形成

  國外視其為“年”的圖騰

  現代中國最早注意收藏木版年畫的是魯迅先生。魯迅所藏的開封年畫,現藏于魯迅紀念館中,經中國年畫收藏研究專家考證,這些年畫都是孤品。也是在同時代,上海的王尚義先生收藏了許多老年畫。1949年王尚義移居香港,1964年僑居美國。他去世后,家人將其所藏200余幅老年畫精品轉讓給英國倫敦中國版畫基金會。在當代,老年畫收藏最多的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樹村。王樹村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收藏年畫,現有藏品近萬件,他對年畫的收藏在世界上堪稱第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國年畫收藏“墻內開花墻外香”,傳統的木版年畫因其頗高的收藏和欣賞價值而成為國外收藏界的新寵。早在17世紀,國外藏家對中國年畫產生濃厚的興趣,稱其為“年”的圖騰。1693年,英國人卡姆培夫爾在日本江戶得到一批中國木版年畫并帶回英國,現藏于大英博物館,成為珍貴藏品。清代晚期以后,大量外國人來到中國,年畫成了他們獵奇收藏的一項重要內容。如版畫之鄉的荷蘭圖書館、德國萊比錫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就專門收藏中國年畫。俄羅斯的博物館所藏年畫甚至達到6000多張,遠遠超過中國的收藏量。現藏于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中國年畫《四美人圖》經考證乃是金代山西平陽(今臨汾)雕印的精品,那是有記載的目前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畫。而今英、美、法、德及東歐等國家的博物館中均有中國木版年畫藏品。據稱,中國河北省武強縣年畫博物館中有20多幅年畫復制品,這些年畫真品現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美國部分博物館,在中國國內已成為絕版。海外對中國年畫收藏的興起源于30年前東南亞華人的富足,臺灣和新加坡的畫廊很早就來祖國大陸收集歷代年畫。目前,海外興起中國年畫收藏熱。

  相比之下,大多數中國人對年畫收藏認識不足。隨著年畫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退出,老年畫收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就目前來看,老年畫收藏者一般年齡偏大,一些年輕人也開始加入老年畫收藏的行列。不過,目前的老年畫收藏市場還剛剛起步,有待培養。

  拍賣行里年畫價格節節攀升

  近年來,藝術品拍賣的火爆帶動了許多邊緣收藏品,老年畫也在其中。老年畫是一塊新興的投資領域,每年價格漲幅達到20%以上。一些具備特殊時代背景的宣傳年畫,價格上升幅度更快。

  在收藏市場,年畫藏品絕大多數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的年畫印刷縮樣。“文革”前的年畫縮樣每冊30元至50元,其后的僅在20元以下,近五年的干脆就只值三五元一冊。而民國時期的老木版年畫一張就在100元以上,清代的每張可在300元至1500元之間,至于更早的老年畫,其價格較高。現在老版年畫(“文革”以前)的價格居高不下,每幅幾百元至數千元不等。早期的年畫早已是鳳毛麟角,屬稀世珍品,如明清、民國及新中國初期的《老鼠嫁女》《壽星圖》《瑞草圖》《觀音送子》《太白醉酒》等,早已為中外收藏者所珍愛,被譽為“可與中國明清珍本繡像插圖相媲美”的藝術珍品。

  近年來木版年畫在京滬拍場經常出現,每張價位500元~3000元不等。在拍賣記錄中,金梅生、李慕白等老前輩的作品,每一張都要3萬元左右;成冊的木版年畫,折合成每一張畫計算,最高價值可達到5000元。2004年,廣州嘉德舉辦首場年畫拍賣專場,匯集了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傳統年畫,時間跨度縱貫400余年,涵蓋了中國年畫五大產地為代表的180件精品。場上一幅明代年畫《壽星圖》最后拍出了7萬元;一對《尉遲恭瀝粉金門神》和《秦瓊瀝粉金門神》天津清初木版年畫拍出了9.02萬元高價,開創了中國年畫的拍賣紀錄。

  除了傳統題材的年畫之外,民國時期的月份牌年畫以及新中國的年畫也都曾在拍賣市場上拍出天價。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從1997年至今,也已拍賣了近50幅月份牌年畫原稿,其中周慕橋的一幅月份牌年畫原稿以3.3萬元落槌。至于新中國年畫的原稿,由于都出自名家之手,現已成為被眾人熱捧的一族。

  年畫收藏有講究

  由于國內對于年畫收藏的認識較晚,很多人還沒有留意到老年畫收藏的價值,所以老年畫被藏界視為潛力股,此時正是加入的大好時機。然而作為一種新興收藏品,大多數人并不知道怎么收藏老年畫。

  收藏年畫要注意“久、好、少”,即年代是否久、品相畫工是否好、存世量是否少,具備這些特點的老年畫才有較高的投資和收藏價值。此外,木版底本是否還存在,是否能夠再印,也是衡量木版年畫價格的因素之一。如果木版底本已經消失,或者不能再印,該年畫的價格會比較高。對于老年畫收藏者來說,集藏年畫可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是按年代不同進行收集,印制的時間越久,則收集的難度也越大,投資價值同樣成倍提高;其二從年畫反映的內容進行系統的專題收集,這種方式相對而言投資性略差。

  如果是從投資角度出發,則應該首選名家作品或年代久遠的老年畫,也就是所謂的古版年畫。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末的老年畫已極難覓得,而絕大多數年畫精品是出產于清代中期,所以可以把清中期的老年畫作為投資選擇的重點對象。收藏年畫應選擇一些著名作坊印制的年畫,如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四川綿竹、廣東佛山等地的年畫,以保證年畫質量。當然年代越久遠、印刷越精美、存世量越少的老年畫越有收藏價值。古版年畫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其工藝美術價值與民俗價值。一塊木板從取材到雕刻一共需要6~7年的時間,中間需要用一種古老的方法將木板中的水分風干,而且取材必須用秦嶺以北的梨木才能制作;而印刷時也常常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古木刻版年畫由于蘊含著豐富的內涵,雕刻手法精細嚴謹,至今已屬鳳毛麟角,價值不菲。也受到了美術出版界、民俗研究專家的追捧,收藏價值首屈一指。

  事實上,年畫并非越古老的就越值錢,衡量年畫價值還要看藝術水準。中國彩色木版年畫是到了清中晚期才達到技術與藝術的巔峰狀態,在此之前的老年畫,即使流派出處上佳,也很難說升值潛力就超過了清中晚期作品。近年來,新生代海派年畫就比較引人注目,值得關注。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了很多優秀年畫作品。20世紀60年代初,海派年畫達到鼎盛時期。海派年畫有強烈的時代特色,其畫面色彩艷麗,人物栩栩如生,造形夸張,有著不可低估的研究價值。

  對于年畫收藏新手來講,瞄準建國后名家精品比較適合。新中國成立后,大部分藝術家都參與了年畫創作,其中不乏李可染、黃永玉、黃胄、靳尚誼等名家。因而出現了不少思想上、藝術上堪稱一流的優秀作品,具備很高的收藏價值。目前,20世紀80年代后的年畫市場價位也較低,一般每張在幾十元上下,最高的才100多元,新手可以偏低的價格從容地選購,經濟投入不大,承擔的風險也小,等待年畫市場逐漸熱起來后,能獲得較好的收益。

  收藏老年畫要謹防假冒

  近年來,隨著老年畫不斷升值,市場上也出現了很多贗品。有不法商人用便捷的高科技手段制作所謂的老年畫。鑒別這種“新畫假做”的方法非常簡單,用手指在年畫邊框處輕輕揉搓,如果是老年畫,當時的印刷技術比較落后、色彩的附著度有限,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脫色現象;反而是用激光、噴墨打印機做出的年畫贗品很難出現脫色現象。同時,老木版年畫是傳統手工工藝,均用天然礦物顏料或植物顏料制成,因此印出的色澤自然厚重,而仿印新品是用平面油墨印刷,顏色過于鮮亮。其次,因為上色技術有限且年代久遠,老年畫的線條尤其是邊框處的線條都不可能太過勻稱,而新做的所謂老年畫則一般都條紋清晰勻稱。另外,老年畫一般都用手工宣紙印刷,相比機制宣紙比較容易識別。有關專家表示,老年畫存放的保護方法基本和其他書畫類的藏品相同,主要從防蟲蛀、防強光照射、防塵土空氣污染以及控制適中的溫度和濕度等幾方面注意保護。 (林華)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西安晚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