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山”(音“亞”)、“死”、“難”、“貺”是最小的四個姓,其中人數最少的“貺”姓人數不過百人。
“難”姓在是南北朝時期鮮卑族的姓發展而來,原本是一種鳥類的名字;后北遷,大部分遷徙到了朝鮮半島,中國已極少存在。
倒數第四:山(音“亞”)
山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7位。
山姓是中華民族姓氏中一支歷史悠久的姓氏,是中華始祖—炎帝子孫,以官為氏。
傳說炎帝生于歷鄉,又說他生于列山之石室,稱歷山氏或列山氏(列又寫作烈)。
目前河南省武陟縣的“山公祠·山公墓”(修建于晉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4年),以及山東省濟寧市嘉祥鎮的“山氏家祠”是目前保存的比較完整家族祠堂。
在中國科學院調查行動中,在安徽省渦陽縣和遼寧省彰武縣曾發現這個姓。
倒數第三:死
據中國科學院袁義達介紹,“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北部,是由北魏時期,少數民族的四字復姓發展而來,目前人數呈減少趨勢。
倒數第二:難(讀去聲)
分布于河南省,是南北朝時期鮮卑族的姓發展而來,原本是一種鳥類的名字,由于當時人崇尚鳥類,把姓起成了“難”,后北遷,大部分遷徙到了朝鮮半島,中國已極少存在。
倒數第一是:貺(kuàng 音:礦)
主要分布在河南安陽市區,其他天南地北各有其家族成員。其姓不過百人,據言均出一系,考據來自河南安陽市一中的一退休女教師,貺澤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