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涂——源于涂山涂水的姓

2015/8/20 11:46:27 點擊數: 【字體:


    涂tú——源于涂山涂水的姓
涂——源于涂山涂水的姓

    古代傳說,夏禹年30未娶,在涂山遇到九尾白狐,聽涂山之人唱了一首歌,于是娶涂山女,名為女嬌。涂山,相傳為夏禹娶涂山氏及會諸侯處,一說在今安徽蚌埠市西淮河東岸,又名當涂山;一說在今浙江紹興西北;一說在今四川重慶市東,俗名真武山。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云:“涂姓,涂山氏之后。”《姓氏族譜箋釋》及南昌《涂氏族譜》也說涂氏系出涂山氏。

    關于涂姓起源,還有一種說法是洪州(治今江西南昌)人居住在涂水邊的,因水命姓為涂氏,即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所云:“涂氏,洪州人因水為氏。”此說顯見有誤,因為洪州為隋開皇九年(589年)置,唐代轄境相當今江西修水、錦江流域和南昌、豐城、進賢等地,境內并無涂水。涂水,古水名,唐代改“涂”為“滁”,即今滁河,在安徽省東部,系長江下游支流,源出安徽肥東縣東北,曲折東流,經全椒、滁縣、來安等縣,到江蘇省六合縣入長江。所以,以水為氏的涂氏不源于洪州,而應出自今安徽東部。

    西漢時有涂惲,平陵(今陜西咸陽市西北)人,治《古文尚書》。這說明在漢代以前中原一帶已有涂氏。據《姓氏族譜箋釋》記載:晉有涂欽,為新吳侯,渡江南至豫章(治所在今江西南昌),為東南涂氏之始祖。此后在相當長時期內,豫章郡一直是涂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因此,《百家姓》注涂氏郡望為“豫章”。又據蕉嶺涂氏族譜記載:有鼻祖大壹公,自南豐(在今江西廣昌縣東)遷江西宜黃待賢鄉;9世孫三十四公,任柳州(今屬廣西)知府,為舟溪始祖;19世孫小七郎公居連城縣(屬福建汀州府);至21世孫四十八郎公,因元末世亂,偕兄十八郎公,遷于廣東潮州大埔縣清溪,旋遷三河許梓村;22世孫四十七郎公,復遷廣東蕉嶺招福鄉河西黃沙壩百世涂坊,為蕉嶺涂姓之開基祖。清康熙年間,廣東涂氏有一批人聚族移居臺灣下淡水港,后發展成為臺灣第65大姓,并有人到新加坡等國謀生。

    見于史籍的涂姓人物,基本上是在五代以后。宋代兩位較有名的涂姓人物都是宜黃人,一是學者涂溍生,邃于易學;一是紹興時進士涂大經。明代,有宜黃人涂幾,工詞賦,究心象山之學,洪武初曾擬進時事策19篇;番禺(今廣東廣州)人涂瑞,以文學著聲,尤善書法,官至翰林院修撰;南昌(今屬江西)人涂宗濬,官至兵部尚書。清代有工部尚書涂天相,孝感(今屬湖北)人;學者涂瑞,直隸新城(今屬河北)人;湖廣總督涂宗瀛,六安(今屬安徽)人。現代有氣象學家涂長望(1906——1962),湖北漢口人,解放后參加中國共產黨,為中央氣象局第一任局長,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常務委員。他開創了我國長期天氣預報的研究工作,在解放后發展我國氣象事業上作出了較大貢獻。

    涂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名列第143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084%,分布比較廣泛,以廣東、江西、湖北居多,這3省涂姓約占全國漢族涂姓人口的80%;此外,四川成都、遼寧沈陽等地也有一些涂姓人。涂姓不僅是漢族常見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數民族所采用的姓氏。例如,鄂溫克族涂克冬氏,漢姓為涂;錫伯族圖克色里氏,漢姓為涂;土家族也有涂姓。

    另據張朝桅《中華姓氏源流堂號考據》所列,涂姓的堂號為“六桂”,但未交待這個堂號的來歷。已知用“六桂”作堂號的有翁、方、洪、江、龔、汪6姓,大抵都是兄弟6人,先后進士及第,時有“六桂聯芳”之譽,其后人引以為榮,故稱“六桂堂”。唐人稱科舉考試及第為“折桂”,因稱科考為“桂科”;后來便稱登科(即考試及第)為“折桂”。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