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是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為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國于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相傳炎帝擾亂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擁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打敗炎帝;后蚩尤擾亂,他又率領各部落在涿鹿(今屬河北)擊殺蚩尤。從此他由部落首領被擁戴為部落聯盟領袖,并與炎帝共同被后世尊為“人文始祖”。司馬遷在《史記》中把中原地區不同時代居于統治地位的部族,如顓頊、帝嚳、堯、舜,以及夏、商、周的最高統治集團等,全都說成是黃帝的后裔。這些部族,接連居于統治地位,歷時久,勢力大,占據的地盤廣,所以人丁極其興旺。通過對120個大姓的研究發現,無論從血緣關系上說,還是從地緣關系上說,黃帝族有許多姓氏與河南密切相關。例如,第三大姓張,得姓始祖揮是黃帝之孫,發源地在今河南濮陽;第29大姓董,得姓始祖董父是黃帝裔孫,發源地在今河南臨潁。黃帝族主要有兩大分支:一為顓頊族,二為帝嚳族。此外,據有關文獻記載,匈奴族和鮮卑族同黃帝也有血緣關系,所以,凡出自匈奴族或鮮卑族的姓氏,均列入黃帝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