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西安少見姓氏盤點:銀、邊、羊、亓、么、尼

2015/4/15 16:01:44 點擊數(shù): 【字體:

  數(shù)千年來,我國人的姓氏不斷在演變,有的逐漸消失,而新的姓氏又不斷出現(xiàn)。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姓表血統(tǒng),氏表職官、表居地、表職業(yè)”,如今姓氏只用于表明家族。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姓名會伴其一生。繁多的姓氏既體現(xiàn)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又表明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血統(tǒng)、多元文化、多種文化生活交流和融合的大家庭。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不再僅僅是室內(nèi)情景劇《武林外傳》中呂秀才逼死姬無命的哲學問題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它已成為一個分子人類學的科學問題。 每一個人,從呱呱墜地時,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就會給寶寶列出了許多候選名字,然后確定大名和小名,這些名字就像身份證的符號一樣跟你一輩子。可是,生活中你會發(fā)現(xiàn),在你身邊或者辦事過程中,有著許多少見的姓氏,令你好奇。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漢研究室主任田亞岐介紹, 姓氏的發(fā)端一是表明身份、地位;二是區(qū)別婚姻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地。一個姓氏從起源地再遍布到全國各地,主要是人口遷移的結(jié)果。人口遷移的方式很多,如分封產(chǎn)生的遷移:周王姬姓,被分封到各地的周王宗室將姬姓帶到各地;強制性遷移:統(tǒng)治者用行政或軍事手段將人口遷入指定地區(qū),闖關(guān)東、走西口、下南洋、支援大西北等,現(xiàn)在社會人口遷移一般概括為上學和工作變遷。

  中國姓氏多達6362個, 但大姓比較集中,《百家姓》收錄468 個姓氏可以涵蓋全國人口90 %左右。12.8億中國國家居民身份證信息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人共有7327個姓氏,但實際上,100個最常見的姓氏占了人口的85%,姓氏相對集中。

  尋根問祖, 人之常情,古老的姓氏文化以其豐富的內(nèi)涵歷來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對自己姓氏的刨根問底,正慢慢演變成家的概念。姓氏最早在中國產(chǎn)生,其歷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主要來源于遠古時代各種圖騰和地名,“氏”為“姓”的分支,“姓”以別婚姻,“氏”以分貴賤。

  為此,華商記者根據(jù)大部分人對姓氏來源的好奇,根據(jù)西安市公安局治安局戶政處信息科提供的戶籍人口數(shù)據(jù)選取了一些少見的姓,根據(jù)采訪對象對自己家譜的理解,用漫畫這種深人淺出的形式,解析了他們姓氏“從哪里來”,以饗網(wǎng)友,試圖拋磚引玉,與大家一起探討姓氏的更深來歷。

  西安市800多萬人口中,羊姓 65人、邊姓2989人、銀姓233人、么姓71人、尼姓 69人、亓(qí) 591人、姬姓6588人,還有2名采訪對象因事不能參與拍攝,其中串姓1人、多姓92人。

  美女主播 美美噠

  邊姓:邊晨 25歲 電臺主播 :祖籍西安 2989人

  邊的姓家族,由來已久,出身高貴,其家世源流可遠遠地追溯到大約幾千年前的圣君商湯乃至黃帝,算是傳自黃帝的龐大家族的一分子。 “小時候聽我爺爺說,我們祖先是蒙古族,好像跟忽必烈還有關(guān)系,后來由于一些原因改成邊姓。”邊晨回憶道:“小時候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戲,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外號,我的姓比較少,他們都喊我邊花籃,現(xiàn)在想想還真的挺有意思的。”現(xiàn)在大家都夸我漂亮,我都會謙虛的回答過去我可能是流放到邊疆萌妹子,隨著時間變遷高原紅也就變成了腮紅,當然也要后天的知性修養(yǎng)。

  我姓山羊的羊 萌萌噠

  羊姓: 羊錚 33歲 IT工作者 祖籍上海 65人

  羊姓是中華古老姓氏之一。據(jù)傳,羊姓最早出自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的黃帝系統(tǒng),是黃帝裔孫后稷的后代。羊姓最早的來源是羊舌氏,周王朝有專門掌管馬和羊的官職。其中管羊的小吏稱為“羊人”,羊人的后代便以官稱為姓氏。

  “我們這個姓比較少見,所以每次跟別人介紹時,我都會強調(diào)是山羊的羊,而且很多人都會驚訝還有這個姓,在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還從未發(fā)現(xiàn)和自己相同姓氏的人。”羊錚說:說起因自己的姓而帶來的趣事,羊錚說小時候剛學會認字,媽媽帶著他逛街,看著滿街的羊肉泡饃就好奇的問“為什么滿街都是自己的名字”?在學校老師也是第一個認識自己的,即使畢業(yè)多年后,自己都記不起老師,老師依然能清晰地交出自己的名字,真的很驚訝。

  可能是金朝王族后裔 酷酷噠

  銀姓:銀瀟瀟 24歲 公司職員 祖籍沈陽 233人

  爺爺是支援大西北,從沈陽到西安。“爺爺是有家譜的,他的幾個兄弟還都在沈陽,在西安的就我們一家,很多人都說爺爺?shù)男帐亲约航o自己起的,平時都見不到。”瀟瀟回憶道:“這個姓特別的少,從小都沒有見過和她一個姓的人,在校內(nèi)網(wǎng)找的時候都沒有找到。”

  “小時候聽姑姑講以前我們是女真族,因為叛亂造反失敗,隱姓埋名躲了起來。”瀟瀟笑道:“看我這么美美噠,很可能是金朝王族后裔,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還能騎戰(zhàn)馬保家衛(wèi)國。” 很多人一聽銀這個姓都很驚訝,開始都聽錯成“林瀟瀟”之類的,要確認好幾次才行。以前爺爺以為我是男孩提前把名字起好,叫“銀連龍”,后來爸爸給我起的好聽的瀟瀟。

  因為亓而記住我亓國 帥帥噠

  亓(qí)姓: 亓國, 27歲, 房產(chǎn)編輯 祖籍山東 591人

  古代專門掌管笄禮的官,笄禮是少年至十五歲時,在頭發(fā)上插笄的儀式,作為由少年正式傳為成年的象征。這個官職就是在不斷的演變,最后形成了亓。

  “這個姓,在我們老家萊蕪比較多,小學和中學的同學基本都認識。” 亓國回味道:“在西安上的大學,絕大部分小伙伴對這個姓都比較陌生,基本都念錯,像六、元、開等等。”

  很多人不認識這個字,有很多事情發(fā)生,上課的時候老師一般都不太認識,上課點名根本不叫我,每次都很安靜。 工作后經(jīng)常參加活動,很多人因為這個亓姓而一下子記住了亓國,因亓國而記住他這個人,因為特殊的名字一下拉近了關(guān)系。但有的時候辦證件總打錯或者打不出來,糾正的時候都會像老師上課一樣,把姓知識傳播出去。

尼姓給工作帶來便利 順順噠

  尼姓:尼發(fā)強 , 29歲,酒店職業(yè)經(jīng)理人 祖籍河北 69人

  老家是邢臺市巨鹿的尼家莊,村里大都姓尼,出來后,還沒碰到過同姓,尼發(fā)強就是從這來西安的。“聽老人說,最早是從山東遷到河北的,是孔子的后人,也有人說我們是從滿族姓氏改來的,清朝入關(guān)鑲藍旗改姓為尼。“尼發(fā)強說:”個頭高身體棒,愛吃肉喝酒是我們家族的特征,像滿洲人那樣對任何事都是精益求精,對家庭百般的呵護,對朋友很仗義,不過我們也都非常好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罕見姓在工作中帶來了很多便利。別人老開玩笑,說他與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有什么關(guān)系,話題就這樣輕松的打開了,遇到有學問的人,一聽姓尼就開始探討一些傳統(tǒng)的文化淵源,他的閱歷和知識漸漸地在工作中增長。

  黃帝之姓 陜西出品 牛牛噠

  姬姓:姬璟, 24歲, 公司職員 祖籍 陜西米脂 6588人

  姬姓是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以及吳國、魯國、燕國、衛(wèi)國、晉國、鄭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的國姓,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是源于陜西的姓。 “因為這個字的讀音,小時候我有很多綽號,比如雞大嬸,小雞雞等好多,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讓人忍俊不禁。”姬璟笑道:“一般我給別人介紹自己時,他們問是哪個”ji“,我都會說“霸王別姬”的姬,剛好也介紹了我喜歡的電影,話題就這么順利的聊起來。 很多人都對姬姓感到神秘、古老、皇族氣息,在古代,姬也特指美女,姬璟也因此感到榮幸,再加上她是米脂的妹子,這讓很多人印象深刻,不少人都想要追她做女友呢。“還有就是武林外傳中的姬無命,那段熱播武林外傳的時期,我的姓氏也火了一把。”姬璟笑哈哈的講述著。

把我姓念對的人很少 么么噠

  么姓:么(yao)躍進,67歲,退休干部 祖籍河北 71人

  “么”是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語氣助詞,作為姓氏卻很少見。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人們大多只知道它作為語氣助詞時,有mɑ、me等讀音;但很少有人知道,么還是一個姓氏,作為姓氏時讀作yāo,與“腰”同音。

  么躍進是河北定州人,他講,他們東亭古鎮(zhèn)有三分之一都姓么,離開家鄉(xiāng)后就很少見到這個姓。多年來,能把他這個罕見姓氏念對的人屈指可數(shù),他笑著說:“回回都要糾正,從小么叫到老么,我一直糾正這個念 yao”。 “我兒子的胸牌上打成 ‘幺妹’的‘幺’,然后他就要求修改成么,么姓人雖然少,但我們始終不能忘記這個根。”么躍進解釋道:“曾聽長輩說,由于戰(zhàn)亂或者犯了錯,祖上定居河北是由其他姓改姓而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華商網(wǎng)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