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馬——簡化賜號形成的姓

2016/3/3 11:28:56 點擊數: 【字體:

馬——簡化賜號形成的姓

    戰國時,趙國有個趙奢,初任田部吏,主收田賦,不畏權勢。趙國貴族平原君趙勝家不肯出租稅,他以法治罪,先后殺了平原君家9個管事人員。平原君認為他有才干,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哥哥趙惠文王,讓他管理國賦。后被任為將軍,善用兵。趙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軍進攻閼與(今山西和順),他奉命救援,先偵察敵情,繼以急行軍趕往,據高臨下,大破秦軍,因功被封為馬服君。趙奢的子孫因以為氏,即馬服氏,后又省“服”為馬氏。馬氏出自趙姓,而趙姓又出自贏姓,祖先是舜時東夷部落的首領伯益,所以,姓氏古籍均說馬姓出自贏姓,是伯益的后裔。例如,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云:“馬氏,即馬服氏,贏姓,伯益之后。趙奢封馬服君,因以為氏,或去‘服’為馬。”

    《史記·趙世家》在記述趙將趙奢破秦事跡后說“賜號為馬服君”。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云:“因馬服山為號也,虞喜《志林》云‘馬,兵之首也。號曰馬服者,言能服馬也’。”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也說:“趙奢為惠文王將,有功,賜爵為馬服君。馬服者,言能服馭馬也。”由此可見,“馬服君”乃是趙奢被賜之號,并非因其封于馬服而稱馬服君。今河北邯鄲市西北有山名馬服,一名紫山,《辭!贩Q“因趙奢葬此而得名;一說趙封趙奢為馬服君,因此山為號”。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載,趙奢的兒子牧,亦為趙將,居住在邯鄲。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將牧之子興遷徙至陜西咸陽,封武安侯。馬興有三子:珪、琛、嵩。馬嵩的兒子馬述,任漢太子大夫,封平通侯,生權,為寧東將軍。馬權有三子:何羅、通、倫。馬通任黃門郎、侍中、重合侯,“坐何羅反,徙扶風茂陵成歡里”。從此,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成為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西漢有大司徒馬宮,戚(今河南濮陽東北)人,本姓馬矢,改姓馬。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氏除在扶風茂陵成為望族外,還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唐人林寶《元和姓纂》所列馬氏郡望有:扶風茂陵、京兆(今陜西西安)、郟郡(今河南郟縣)、茌平(今屬山東)、臨安(今屬浙江)、西河(今山西汾陽)、廣陵(今江蘇楊州)及華陰(今屬陜西)、正平(今山西新絳)等。唐朝末年,王潮、王審知入閩,有河南馬氏隨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后發展成為大族。許州鄢陵(今屬河南)人馬殷,少為木工,應募從軍,隨秦宗權部將孫儒入揚州,轉從別將劉建峰攻取潭州(今湖南長沙)。896年,劉建峰為部下所殺,馬殷被推為主,被唐任為潭州刺史,后進武安軍節度使,于907年被后梁封為楚王,建立楚國,歷時45年。楚國以潭州為都城,轄20余州,相當于今湖南全省、廣西大部及廣東、貴州部分地區。馬殷有子數十人,不僅在潭州發展繁衍,而且還分布于楚國境內的許多地方。宋代以后,閩、粵地區馬姓逐漸增多;至明代,馬姓族人遍布福建。

    馬姓移居臺灣最早者是陜西人馬信,他在鄭成功麾下任提督親軍驍騎鎮,1661年隨鄭成功收復臺灣,在臺灣定居。此后,閩、粵兩地的馬氏又有不少人到臺灣開基,有文獻記載清代入臺的即有:康熙60年,廣東人馬懷珍居于下淡水;雍正年間,福建漳洲海澄縣豐海鄉馬清云,入墾今彰化縣秀水鄉;干隆6年,馬、廖等7姓合建今苗栗縣苑里市場;干隆12年,馬、余等9姓入墾今苗栗通霄,馬文煥捐建鳳山縣學明倫堂;干隆16年,馬紹文入墾海山堡(今臺北新莊);嘉慶4年,馬士敏居于鳳山,捐款襄事;道光8年,馬祝觀捐修楠梓坑橋;道光10年,馬崗智捐修鹿港鳳山寺;道光16年,馬勇捐題嘉義城工;光緒3年,馬班唩居于左營,題名碑列有其名。現在,馬姓在臺灣姓氏中居于第72位。

    為了進一步求發展,從清代開始,馬姓有不少人走出國門,到海外開拓新的事業,現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

    相傳上古黃帝時有醫士馬師皇,善醫馬,很可能是最早的馬姓人物,但因“后莫知所之”,所以,談及馬姓歷史,一般都從趙奢封馬服君之后開始。漢代至三國時期,馬姓名人大都出自扶鳳茂陵,例如:東漢初的馬援,歷任隴西太守、伏波將軍,封新息侯;東漢經學家、文學家馬融,割據涼州的馬騰;三國時機械制造家馬鈞,馬騰子、蜀漢驃騎將軍馬超等。除茂陵馬氏外,東漢有馬武,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南)人,任侍中、騎都尉;馬臻,順帝時任會稽太守,曾在會稽、山陰兩縣境內創建一座周圍300余里的灌溉、蓄洪水庫,造福人民。東漢末有黃巾起義的組織者之一馬元義,益州(今四川德陽縣東北)農民起義首領馬相,三國時有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馬良,任蜀漢侍中,其弟馬謖,從劉備克蜀,任越嶲太守。唐代,馬氏任宰相者三人:馬周,博州茌平(今屬山東)人,相唐太宗;馬燧,相德宗;馬植,相宣宗。唐代還有詩人馬異,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陽)人;佛教禪宗高僧馬祖,漢州什邡縣(今屬四川人)。南宋有將領馬塈,抗金義軍首領馬擴,畫家馬遠、馬和之。金國有著名道士馬丹陽。宋元之際有史學家馬端臨。元代有戲曲作家、散曲家馬致遠,文學家馬祖常。元末明初有畫家馬琬。明代有航海家馬歡。明末有女畫家、詩人馬湘蘭,農民起義軍首領馬守應。清初有史學家馬骕,伊斯蘭教學者馬注。清代有伊斯蘭教學者和譯著家馬德新,清末有語言學家馬建忠。近現代有散曲家馬其昶,考古學家馬衡,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主席馬敘倫,細胞組織學家馬文昭,人民司法工作者馬錫五,著名京劇演員馬連良,阿拉伯語學者馬堅,土壤學家、土壤地理學家馬溶之,作曲家馬可,抗日戰爭特等爆破英雄馬立訓。于此可見,馬姓是個人才輩出的姓氏。

    僑居海外的馬姓華人及居住在香港、澳門的馬姓同胞,對所在地的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涌現出一些著名的人物。例如:泰國的馬陳茂,擁有財富約25億美元,在世界華人超級富豪榜排名第34;澳門的馬萬祺及香港東華三院(醫院集團)的3位負責人馬敘朝、馬錦燦、馬墉杰,均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

    馬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為第19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1.05%,分布很廣,以河南、河北、山西、江蘇、四川、安微、遼寧、陜西較多,這8省馬姓約占全國漢族馬姓人口的66%。馬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宋代西夏人有馬姓;金時女真人之汪古氏(又作黃摑氏、雍古氏),漢姓為馬;據《金史》,金時河南開封判官馬慶祥,原名習祀吉恩,其先為西域人,入居臨兆狄道,遂以馬為姓;據《元史》,元之月乃和,其先為金之馬步指揮使,因而以官為氏,改姓馬,名祖常;元代蒙古合魯氏,有改姓馬者;明朝賜元人多爾濟、丕勒瑪帕瑪均姓馬;世居沈陽、遼陽的清滿洲人有馬姓;清代滿洲八旗姓費莫氏、馬佳氏,均有改姓馬者;世居瓜克山的清高麗人有馬姓;清代麗江府古鼓(今麗江西北)土把總為馬姓,系藏族姓;彝族尼木氏,漢姓為馬;拉祜族黑苦聰人比地氏,漢姓為馬;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漢姓為馬;土族馬希江氏,漢姓為馬;獨龍族馬庫氏,漢姓為馬;滿、回、黎、苗、佤、壯、羌、蒙古、朝鮮、布依、哈尼、阿昌、土家、撒拉、保安、東鄉等民族均有馬姓。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