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尋根作為以姓氏為紐帶所進行的文化尋源活動,近年來越來越引起各地和姓氏研究專家學者們的關注;中國許多地方和研究界把尋根活動當成姓氏文化資源,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地開發(fā)利用,帶動了姓氏文化研究的繁榮。
專家指出,尋根的歷史意義,在于普天下所有龍的傳人不忘血統,不忘根本;尋根的現實意義,在于華夏民族的認同、團結、凝聚、合作。要加大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推廣,加強姓氏尋根組織服務,促進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大融合。
中原興起“姓氏尋根熱”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萬姓同根,根在羲皇。10月17日至19日在河南周口市舉行的首屆中華姓氏文化節(jié),吸引了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企業(yè)家和國內外姓氏文化專家、學者。本屆姓氏文化節(jié)由中國僑聯、中國文聯、全國工商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主辦,周口市人民政府承辦,文化節(jié)的主題是"萬姓同根,萬宗同源,尋根聯誼,合作發(fā)展"。文化節(jié)期間,舉行華人華僑公祭太昊伏羲大典、中華姓氏文化論壇及族譜展、"中華姓氏文化節(jié)個性化郵票"首發(fā)式、"祖地老家尋根情"聯誼報告會以及多項尋根謁祖、藝術表演、文化旅游和商貿交流活動。
改革開放以來在海內外迅速興起的到中原河南尋根謁祖活動,在首屆中華姓氏文化節(jié)期間達到又一個高潮。中原伏羲文化研究會會長賈斌說,此前各地舉辦的都是單個姓氏的文化尋根活動,而周口市舉辦的以"萬姓同根"為主題的中華姓氏文化節(jié),是一個創(chuàng)舉,也非常地合適。在這里,姓氏文化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非常人性化,容易被人們接受。
尋根是人類的天性,姓氏尋根就是人們以姓氏為紐帶所進行的文化尋源活動。長期研究姓氏尋根現象的社會學博士后、姓氏學研究專家王大良說,姓氏尋根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利用家譜尋根、以郡望堂號堂聯尋根、以歷史移民集散地和祖籍紀念地尋根等,其真正意義在于增強炎黃子孫對于中華民族的認同。
有研究資料顯示,在自古至今曾產生過上萬個姓氏中,約有1000多個姓起源于河南,百家姓中有73個起源于河南。專家認為,中華人文始祖羲皇故都河南淮陽,是中華萬姓的發(fā)祥地。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張新斌等負責的一項尋根文化研究最新成果顯示,這項研究涉及的具有開發(fā)價值的341個姓氏中,依數量多少而排列的300個大姓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頭在河南的有171個;其中前100個大姓中有97個姓氏均與河南有關,77個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個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這些姓氏涉及當代華人的90%。
尋根的起點是海外,中轉站是閩粵沿海地區(qū),終點是中原河南。地處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之一、擁有眾多姓氏之根的河南,理所當然地成了海內外華夏子孫姓氏尋根的集中地。河南省成立了省級姓氏研究機構,還有若干個專業(yè)委員會,與海內外姓氏研究機構或聯誼機構、宗親社團保持著密切聯系,為尋根提供資料和咨詢服務。據河南省中原姓氏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林雪梅介紹,近20多年來,據僑務部門不完全統計,河南省共接待過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人數達30多萬人的尋根謁祖團。世界陳氏、世界鄭氏、世界謝氏等宗親總會,都曾多次組織世界各國相關宗親團體來河南尋根祭祖。
記者最近采訪中了解到,今年8月,全球謝氏宗親近千人在謝姓人的發(fā)源地河南南陽,舉行了聯誼懇親大會;10月12日,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葉氏后裔代表500多人,共聚世界葉氏華人祖地河南葉縣,舉行了世界葉氏聯誼總會第二屆代表大會;10月15日,千余海內外陳氏后人集會河南淮陽,共祭祖先。將于10月29日開始在河南滎陽舉行的首屆鄭氏文化節(jié),目前已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鄭氏華人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