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9月2日,年輕的光緒皇帝采用休克療法“立?婆e”,歷經(jīng)一千三四百年的科舉制度走到了盡頭。數(shù)百萬在文廟中求學的秀才,扔下四書五經(jīng),走出明倫堂,開始尋找新天地。文廟和孔子被他們拋在了身后。
于是,文廟沉寂了下來,曾注定的命運開始歧義紛呈。郟縣文廟改成了中學,洛陽河南府文廟先后改成中學和小學,抗戰(zhàn)時曾被日軍占為警備司令部。汝州文廟先是變成汝陽中學和河南省立臨汝中學,抗戰(zhàn)時成了日軍駐地,1948年8月,中原軍政大學由魯山文廟遷至此處,陳毅、劉伯承就在大成殿里給學員上課。新中國成立后,這所文廟先后被縣里多家機關(guān)單位占據(jù),現(xiàn)在一半是汝瓷博物館,一半是汝州文化局所在地。太康文廟最初改成小學,建國之后改為縣黨校,“文化大革命”后期改成毛澤東思想宣傳站,再變?yōu)榭h文化館,1974年后太康縣道情劇團入駐。其間發(fā)生的一切都與歷史的變遷息息相關(guān)。
經(jīng)過多少年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歷史又回到了原來的點上。
如今,文廟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全國多家文廟都開始打傳統(tǒng)文化牌,河南也不例外。它告訴我們,文化的根,是怎么革命都革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