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文章

憑吊歷史 探訪《三國》中的河南元素(2)

2013/12/19 11:20:18 點擊數: 【字體:

  張潘故城

  這里就是曹操的傀儡漢獻帝的帝都,該遺址分內外二城,內城系皇城,外城周長“九里一百二十九步”。南北朝劉宋景平元年該城為北魏奪取,穎川太守李元德曾收復,魏大將周幾復奪取后,將城焚毀。現存遺址,仍依稀可見。故城城垣蜿蜒起伏,狀如小丘。在遺址內先后出土有玉璧、青銅器、陶器及建筑構件等。

  受禪臺

  位于許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鎮,臺高20米,長寬約30米,是當年魏王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讓,登基稱帝的地方。從此結束了劉漢王朝400年的歷史,開始了我國歷史上的魏、蜀、吳三國時代。

  張公祠

  亦稱張飛廟,位于許昌東南18公里張潘鄉古城西北隅。祠建于8米的高阜上,面積10000平方米。廟中奉祀張飛,還有劉備和關羽。據傳此處曾是東漢許都官驛,他們兄弟三人來見獻帝時曾駐此。雖然現在一些建筑被毀,但遺留奇觀依舊,一是廟前“三姓樹”,俗稱劉、關、張拴馬柏,無不望而稱奇。二是山門洞內兩側之風雨石,可測陰晴風雨。三是廟門建筑奇巧,是寨,又是洞門,還是山門,上是門樓又是戲樓。四是張公殿前立有明、清兩通地震碑。 

  許昌其他三國遺跡

  洗硯池  愍帝陵  伏皇后墓  郄慮墓

  夏侯淵 馬騰墓

  關羽挺風勒馬畫像碑  三絕碑  八龍冢

  華佗墓

  官渡遺址

  官渡之戰遺址位于中牟縣城東北部。官渡,因臨近官渡水而得名。 

  東漢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東擊劉備曹操經過救白馬、斬文丑、誅顏良之役后,回軍屯守官渡;袁紹白馬失利,進軍陽武,兩軍發生大規模征戰;曹軍初戰不勝,退守官渡城,兩軍一直相持于官渡附近。經過幾次交鋒,曹操終于以兩萬之師大敗袁紹十萬之眾,袁紹帶800余騎北逃。

  曹操高陵

  三國魏武帝曹操陵寢的具體位置,唐朝以后爭議頗多,宋代以來有七十二疑冢之說。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于河南省安陽市境內安豐鄉西高穴村,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確認。

  曹操高陵的發現,讓擁有3300年歷史的文化古都河南安陽再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目前,隨著“三國”的大熱,安陽旅游部門也在重點推介關于曹操高陵的探奇之旅。因為高陵的發現,在臺灣、香港、澳門、日本、韓國等多個地區和國家的旅行社已經掀起了“三國熱”,都想為曹操墓開設新的旅行項目。安陽市也正在研究規劃,在曹操墓考古工作完成后,可能會在原址建遺址公園。

  作為咱河南人家門口的人文景觀,不妨到安陽一覽一代梟雄曹操身后的場景。

  洛陽關林

  洛陽市內的三國遺跡也很多,最近又傳出新聞,發掘出了曹操族子三國名將曹休的墓葬。洛陽的三國遺跡主要有漢魏古城、關林、軒轅關、曹丕陵。

  關林相傳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前為祠廟,后為墓冢,位于洛陽市老城南7公里的關林鎮。明萬歷年間始建廟、植松。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現今的規模。關林總面積約百畝左右,古柏蒼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氣象幽然,為洛陽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覽勝地。

  漢魏洛陽故城位于洛陽市東15公里的白馬寺東,它的前身是周代的成周城,東漢光武帝建都洛陽后,在成周城的舊址上廣為擴建,使其極具規模。宏偉壯麗的東漢都城在封建建筑史上達到空前的水平,它是當時世界上第一 流的大城市。 

  南陽諸葛庵與新野美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這是諸葛亮《出師表》的開頭。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并且就生活在臥龍崗下的南陽人,我認為諸葛亮的躬耕地自然應該在南陽。南陽本地人叫諸葛亮的“武侯祠”為“諸葛庵”或“諸葛廬”。

  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區西南部的臥龍崗上,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武侯祠初建于魏晉,盛于唐宋。武侯祠坐西向東偏南,現存殿堂房舍267間,主要建筑由東向西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祠前是宏偉雅致的“千古人龍”石牌坊,高9米,面闊13.5米。從山門至大拜殿,左右兩廊為前部,是人們祭祀諸葛亮的場所。后部的茅廬、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臺、小虹橋、梁父巖、抱膝石、老龍洞、躬耕田,是根據諸葛亮“躬耕”時的生活起居而興建的紀念性建筑物(即臥龍十景)。

  南陽的新野縣內曾經是蜀漢政權的發祥地,素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稱,境內的三國遺跡也很多。其中的漢議事臺、千年漢桑樹、太子閣、薦賢亭、三顧堂、攔馬橋、漢文化巷等尤為著名。這里三國名勝星羅棋布,三國故事俯拾皆是,三國文化積淀豐厚。 

  現在,新野縣內還有令人垂涎的三國名吃——新野板面。新野板面,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享譽周邊。“張飛吃板面——壯口增勁”的傳說就是出自這里。

  相傳,張飛吃飯時總嫌面條太軟,不壯口,急得新野回民馬廚子夜不能寢,他反復研究,多次琢磨,制成了“板面條”,張飛吃后,連聲叫好!自此,新野清真馬氏板面條在宛、洛、荊、襄內流傳至今。新野板面之所以能夠風味獨特,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好。其臊子,一般以牛羊肉為原料,配以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八角、桂皮等20多種作料炒制而成。文=本報記者 劉磊【原標題:憑吊歷史 探訪《三國》中的河南元素】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報業網 2004-11-1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