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夢中,都有一處桃源,與你的靈魂遙遙相望。
讓我們的目光,從照在小溝背的第一縷陽光開始吧。
清晨的小溝背,山靜林幽,鳥語花香,閑云出岫,峰壑含煙。陽光在流水、彩石、山林、云霧之間穿梭跳躍,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清新自然、美輪美奐的風景畫卷,恬靜淡然,不染世塵。誤入桃源里,初憐竹徑深。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尋。如詩如畫的小溝背,是我們記憶深處的世外桃源。山奇水秀的小溝背,更是中華創世文化的起源。相傳在距今8000年左右,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女性———女媧就是在小溝背這片靈性山水之間,煉石補天,摶土造人,別男女,通婚姻,由此開始了中華民族浩瀚連綿、博大精深的文明歷史。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小溝背,承載著太多亙古遙遠的神話傳奇。8000年前的小溝背是什么樣子,我們無從知道。我們只知道,我們的先人,曾經在這里開荒種田、紡紗織布、生兒育女,這一片山林草木,就是先人們最初的家園。8000年以來春夏秋冬的交替和風花雪月的演變,我們更無法清晰勾勒,我們只能從眼前這層巒疊嶂、巨石飛瀑、參天古木之間,領略歲月浩渺、滄海桑田。小溝背的歷史,也由此上溯到了億萬年之前。太極石,傳說伏羲曾在此演八卦。這個有數十平方米的圓形五彩石,中間有個兩米深的S形水槽,整體看來像個陰陽太極圖,卻是十幾億年水沖石撞的杰作。
鳳凰嶺,當地人叫它迎客鳳凰,傳說是女媧補天時往來于補天臺和銀河的坐騎。遠觀鳳凰臺,鳳頭、鳳背、鳳尾蜿蜒起伏,栩栩如生。據專家考證,這是20億年前從40公里以下的地幔中噴發到地面的巖漿,冷卻形成的火山巖。這就是小溝背,有著華北地區最典型、最壯觀火山巖地貌的小溝背,清晰記錄著王屋山由海變山和華北古大陸裂解、拼接的全過程。一個見證天翻地覆、水落石出的神奇之地,飽經億萬年歲月滄桑,依然堅持著天工開物、匠心獨具的人間奇觀。
我們的目光,還可以選擇這樣一個地方重新開始。奇石與碧水映襯,飛瀑與清流交織,這就是銀河峽。清澈的流水在墨綠色的火山巖上奔騰跳躍,兩岸崖壁高聳,林木蔥郁,鳥鳴林間,魚戲澗底,使人流連忘返,宛如畫中。泉清可盟心,音朗堪洗耳。山谷里流淌的水,也是流淌著的音樂,淙淙錚錚。水無弦而作聲,石有意而應鳴。小溝背的石,自有另一番萬千意象。一位曾在小溝背長期寫生的中國山水畫教授,這樣評價小溝背的石頭:“這里除了景色清幽、山奇水秀之外,最有特色的是水中奇石。中國水好的地方很多,但像這樣水下石塊五彩斑斕、形態各異的卻很少見。”
銀河峽隨處可見急流、淺灘、暗河、飛瀑、跌水、幽潭,滿溝的五色彩石千姿百態、點綴其間,大的如樓宇,小的似鳥卵。因此,銀河峽又被形象地稱為“彩石谷”。山石奇特皆成畫,景致異常自入詩。橫空出世的鰲背山,遠望酷似一只巨大的無足神龜臥于峰巔,頂部坦如平地,土層深厚,古木參天,花草遍野,故神農氏在此嘗百草,教民治病健體,唐代藥王孫思邈也慕名而來采藥行醫。
橫看成“峰”側成“嶺”,遠近高低各不同。待落嶺,人稱“二十四里天街”,一馬平川,松波萬畝。華北地區唯一遺存的原始森林近在咫尺,古木參天,林濤起伏。舞鶴過閑砌,飛猿嘯密林。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這一刻,物我兩忘。
樹立青山上,廟浮白云間。背靠鰲背山、面臨銀河水的媧皇廟,由主殿、配殿、院門、山門組成品字形建筑格局,其風格采漢唐明清之長,取現代工藝之巧,古樸典雅,精致大氣,隱含著人們風調雨順、盛世安康的美好心愿。體會古邵文化,感受上古風情。徜徉在影視拍攝基地,茅屋村舍,雞犬之聲相聞;幽思蒼茫,古風遺韻儼然。翠綠欲滴的山林,淡遠超脫的意境,洗滌塵世的清泉,自然與靈魂的交融。這就是小溝背,初春山花爛漫、香漫幽谷;盛夏層巒疊翠、飛瀑鳴泉;金秋層林盡染、姹紫嫣紅;嚴冬銀裝素裹、玉砌冰峰。
無論何時,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仿佛夢中桃源,真切自然山水。我們的目光,選擇什么樣的開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目光的尋找與發現,讓小溝背的美,印在了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