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峽
2013/11/8 10:28:0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我曾兩次到那里去,看山,讀山,如癡如醉。
那里在哪里?在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大壩上游。黃河五千多公里的水脈,九曲十八彎,流出各種各樣的姿態,流出千奇百怪的景色。她流啊流,流到小浪底的時候,兩岸高聳的峽谷將不再束縛她,她將開始在華北大平原上奔流。這不是詩意的調遣,而是柔情的身段對大地美的描繪。人世間,總在不時地發生著許多事情,有的悄無聲息,有的驚天動地。這是力的作用,符合萬物運動規律。這些力,有的屬于大自然的恩賜,有的則應歸功于人為的安排。不管怎樣,力的動量總是永恒的,生生不息。
小浪底工程大壩已矗立在那里,盡管還不到最后工期,它的雄姿已赫然在目。那個壩址造得真好,正是黃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處。真有點奇了。就在那個地方,往上是壁立的懸崖,往下則為起伏的土陵。都說黃河在歌唱,為一路的滄海桑田,為世代嘗盡苦辣酸甜的人間子孫,歌喉有時粗獷高亢,有時圓潤甜美,唱得騰龍吐蛟,唱得風情萬狀。關于這些,我深信不疑。因而,當我站在制高點,俯視大壩,并又向黃河流來的方向極目遠望的時候,胸中便涌動著一腔激情。我也在唱,無聲的唱,唱我的黃河母親,唱為我的黃河母親梳妝打扮的人們,唱祖國山川的壯美,唱那里即將出現的“高峽平湖”;我的不曾有聲的歌,隨著黃河的濤聲和喁喁細語,在狂放地飄飛,在靜靜地流淌……
帶著周身和滿腦滿心被鼓蕩起來的情愫,兩年內,我兩次從濟源市區出發,經由下冶鎮,撲向那個被稱為“黃河三峽”的腹地。真得驚嘆地殼造型的奇妙無比,就在那里出現了一個胡同,長約八里,稱之為“八里胡同”。“胡同”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全國的許多城市乃至鄉村,不知有多少胡同存在著,有些地方,還形成了自己獨具的特色。這個“八里胡同”也堪為一絕;其實是個峽谷,兩岸聳入云天的石壁對峙著,中間夾著的是被擠得很瘦的黃河。在那樣的“胡同”里行走,黃河被完全地馴服了,只好用湍急的漩渦和揚起的浪花,去親吻兩岸既剛毅又多情的巖石。這種情形,只在那“胡同”里發生著和演化著,當“胡同”的西口在那一帶山體間敞開的時候,注入黃河的第一支流水則來自龍鳳峽。龍鳳峽是一個近八公里的大峽谷,寬在10多米至30米之間,奇石嶙峋,雨季山洪充溢,淡水期則有碧波清流在谷底阻石間丁冬穿行。山是好山,峰是奇峰,收放開合,把那水也弄得柔情萬轉。我兩次去那里,一在陽春,一在重陽,沒現成路可走,時而踏石,時而攀崖,時而又挽褲腳以惹清溪。兩岸的峰巒,景點畢現,五顏六色的山花,競相開放,迎我又送我,頓生置身仙境之慨嘆。登高爬低,就這樣走著,又把我等游人導入孤山大峽谷,亦稱為孤山峽。孤山峽在“八里胡同”中部,是逢石河入黃河的要道。逢石河源于王屋山,有水蜿蜒至湯帝廟、逢石村時,河面順山勢而張開,步行十多里,因山巖突然陡立,形成峽谷,河面也便驟然緊縮。孤山峽是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的大峽谷,孟良欒、焦瓚坪就在那里,又廣布著富有傳奇色彩和文化內涵的民間故事,使那里的山水更靈動。人附于山水,屬于歷史的人也就無比生動、形象、高深、神秘。
在總稱為黃河三峽的八里峽、龍鳳峽、孤山峽游覽,我總在尋覓,總在叩問,總在思索。一個隱隱約約的主題浮現腦際,我是昨日的山水,今日的山水;昨天的人,今天的人。我們通常說慣了這樣的話:重新安排河山;敢教日月換新天。嚴格意義上講,這些話都不錯。關鍵是如何去做。條件不成熟,創造條件也要上,說不準還會形成蠻干,勞民傷財。這樣的事例在過往歲月里可謂多矣!小浪底工程的興建,是科學論證的結晶,屬真正的“重新安排河山”的彩筆濃抹。這些年,大家總愛說“經濟頭腦”這個詞,意思是考慮什么問題都要把“經濟”放在第一位。這里的“經濟”顯然不是“節約”的又一說,而是指的“效益”,接著而來的便又是“財富”了。真得承認國人的聰明與練達,就在小浪底工程動工之日,很多人就開始腦筋急轉彎,以“經濟”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了,突出的就是圍繞小浪底工程的動工、進展以至建成,如何做好一篇大文章。縱觀目前各有關方面的動靜,以旅游為切入點,無疑是一著高棋;因為小浪底水利樞紐大壩本身就是鑲嵌在黃河中游和下游交界處的一大奇觀,水閘落下,其上游將形成浩瀚的水面,前邊所提及的那三個“峽”,被水簇著擁著,更顯其雄奇壯觀,堪稱新辟旅游景點一絕。
在多家為明日的“黃河三峽游”而張羅忙碌的時候,這里要特意提一提一個叫田孝建的人。他是濟源市經營私人企業的成功者,更是投資開發“黃河三峽”旅游業的先行者和佼佼者。他目光高遠,幾年前就開始在未來的“三峽”景點上動心思,做文章。濟源市有個下冶鎮,轄著“三峽”的大部分山體,一個山腰間有個小山村,小山村里安著田孝建祖祖世世的家。窮家子弟,為衣食累,為柴米苦,他從小就在家鄉的山野間經風雨,滾泥巴,對那里的山,他熟;對那里的水,他更熟。他經營的企業由小到大,當他置身城市,以現代企業家的目光,回望家鄉那高聳而神奇的山林時,他動情了。于是,一幅開發經營“黃河三峽”的藍圖在他胸中漸次形成。他和有關當局簽了協議,并作了公證,買下了經營自主權。這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政策允許,并且提倡,這樣就有了市里領導的大力支持與熱情鼓勵。執著的追求,鑄就了他的事業;務實進取,又使他的事業綻放花蕊……
這就是田孝建。目前,他對于黃河三峽景區的建設,就如母親之于嬰兒,短短兩三年內,已斥巨資,在規劃景區內的山脊上和山腰間,修了路,建了亭子。基礎設施建設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隨之出現的,將是度假村、別墅群、商業網站。這些,都將為那里的旅游抹上重重的色彩。當然,將來如何運營,還得納入有關當局的整體規劃。這一點,田孝建心里很清楚。
我第二次去后沒幾天,小浪底大壩落閘蓄水,短短幾天,“三峽”那一帶庫區水位已高達近二百米。這就形成了特殊的景觀。那里山勢雄偉,懸崖絕壁參天,又有很好的植被,當水的碧波蕩漾的時候,舊有的景觀和新涌現的景觀珠聯璧合,將是怎樣的宜人爽人啊!高峽平湖已成了“黃河三峽”的現實,山的秀美,水的柔情,一切的一切都浸泡在詩意里,科學的、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都在那里張揚和放射著自己的價值。
好一個風流多情的“黃河三峽”喲!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濟源旅游網 2011-04-16 作者:卞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