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有一位劉郎中在朝為官,接父母同住京城。他為不愿意離開故土的姥姥修了一座花園,派書生李貴看守。
李貴從小父母雙亡,靠借書學得滿腹才華,雖幾次應試均沒考中,但勤學之志愈堅。他受命看后花園后,利用空閑苦練詩文和書法,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直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仍不懈怠。
后來,李貴和園中人均已亡故。由于連年戰亂,花草荒蕪,圍墻不復存在,所留陳舊房舍多為逃難人居住。
宋朝初年,文人墨客游覽至此,發現有幾塊石碑,碑上詩句絕佳,書法精湛,便找當地人多方打聽,方知是李貴所作。“李貴作”村名多由此而生。(焦作日報 作者:鄭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