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李商隱18歲時(shí),節(jié)度使令狐楚對其十分賞識,愛其才,聘他入幕為巡官。當(dāng)時(shí),朝廷昏庸,地方腐敗,逼得百姓無路可走,聚眾反抗。山東鄆城縣令見百姓鬧事,告急節(jié)度使令狐楚。令狐楚速派大將張谷領(lǐng)兵前去鎮(zhèn)壓。
張谷率兵來到鄆城,不見一個(gè)鬧事的人影,就在城外安營扎寨。誰知當(dāng)?shù)佤[事百姓夜聚明散,當(dāng)張谷防備松散時(shí),忽把張谷的兵馬包圍,把士兵打得四處逃散,只剩張谷一人逃回去報(bào)告。
令狐楚一聽大怒,拔刀要斬張谷。李商隱急忙上前攔住,為張谷求情道:“大人且慢,勝敗乃兵家常事,請大人開恩,我愿和張大人再去平亂,讓他戴罪立功。”
令狐楚聽了李商隱的話后,半信半疑地問道:“你一個(gè)文弱書生,從未領(lǐng)兵打過仗,你行嗎?”
李商隱堅(jiān)定地說:“此去若不獲勝,我二人甘愿人頭落地,毫無怨言。”
令狐楚見李商隱如此有決心,就說:“我可以答應(yīng)你們,但不知此去需帶多少兵馬?”
李商隱答道:“多謝大人,我們只需50人即可。
令狐楚吃驚地說:“上次重兵尚遭慘敗,50人豈能獲勝?”
李商隱說:“兵不在多,而在精。大人只管放心,此次前去,定能讓亂民放下刀槍。”
李商隱和張谷帶著50名士兵,向鄆城而去。途中,張谷疑惑地問李商隱:“巡官大人,這50人怎能獲勝?莫非大人有什么良策?”
李商隱指著沿途逃荒要飯的百姓說:“地方官吏貪污腐化,欺壓百姓,逼得百姓背井離鄉(xiāng),這才使得百姓揭竿而起。我們這次去,先殺貪官,后安百姓,民無怨氣,定會歸順朝廷。”
張谷恍然大悟,進(jìn)了城后,聽從李商隱的安排,殺死貪官污吏數(shù)十人示眾,并沒收其全部家財(cái),分給饑民百姓。百姓無不拍手稱快,鬧事的百姓紛紛繳出刀槍,歸順了朝廷。從此,鄆城秩序又好了起來,百姓安居樂業(yè),辛勤勞動。
令狐楚大贊李商隱有勇有謀、能文能武、前途無量,對他更加器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