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商(公元前507年——前?年)字子夏,春秋末年晉國溫地(今河南溫縣)人,一說衛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人稱卜子。性格勇武,為人“好與賢己者處”。以“文學”著稱,曾為莒父宰。孔子逝后,他到魏國西河進學,主張國君要學習《春秋》,吸取教訓。以防止臣下篡權。提出過“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還主張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勞。李俚、吳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也尊以為師。相傳《詩》、《春秋》等書,均是由他傳授下來。
卜商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他在傳播孔子儒家學說上,獨立形成子夏氏一派,成為孔門弟子中有深遠影響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中博學篤志,傳授五經,后世治五經的學者,大都認為他們的學說托之于卜商的傳授;此外,他還學識淵博,整理和搜集古代文獻,對這些文獻的流傳有著杰出的貢獻,他更重視躬行實踐,講究道德修養,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為后人留下良好的形象;他晚年西河講學,離群索居,繼承孔子的未竟事業,活到老,學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