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作的歷史群星譜中,有一位比春秋末年的孔子弟子、儒學大師卜子夏還早400年的星級人物,他就是西周中興時代的改革家仲山甫。因年代久遠,他被塵封于歷史的深處,鮮為人知。拂去塵埃,他依然熠熠閃光。
仲山甫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雖家世顯赫,但他本人卻是一介平民。青年時代的仲山甫同廣大庶民一樣,農忙季節必須無償到“公田”服勞役,深受勞役之苦。為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公田事務之余,他不得不做買賣,因此與不少工商業者熟識。有貴族血統的平民當時被稱為“國人”,仲山甫是“國人”的一分子,但他的出身、思想、感情都是勞動人民的。他在20多歲的時候,參與策劃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國人起義。
周厲王酷愛財貨,他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專以聚斂圖利為事,不僅對工商業者重賦盤剝,而且將采礦、冶銅及銅器、玉器等貴重物品買賣也壟斷起來,實行“專利”,于是,國人怨聲載道。厲王令衛國一個神巫監視國人,憑借衛巫的告密,將“毀謗”王室者統統殺掉。一時間,人們敢怒不敢言,即使朋友在路上見了面也只敢相互使眼色,不敢說話。國人忍無可忍,四下串聯,于公元前841年舉行起義。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平民起義。國人起義由仲山甫、尹吉甫等人領導,不以推翻王室改朝換代為目的,而以鏟除專橫的厲王、維護國人權益為目標。起義者打著“維護祖訓,除暴安民”的旗幟,喊著“誅殺厲王”的口號,攻打王室。厲王嚇得倉皇渡過黃河,躲藏到彘(今山西霍縣)。太子靜藏在召公家里。起義者圍攻召公家,召公把自己的兒子假冒太子送出去,被起義者殺掉。那個助紂為虐的榮夷公被起義者碎尸萬段。朝臣們被迫答應了起義者的條件:不準厲王回來復位;不準朝廷報復;廢除王室“專利”,允許國人工商;減輕工商稅賦。國無君主,朝廷只得組成以周、召二公為首的“臨時看守內閣”,史稱“共和行政”。14年后,周厲王在彘地死去,太子靜繼位,是為周宣王。
召公勸誡宣王,要謹記前車之鑒,順應民心,從國人中選拔賢能之士進入王室輔佐朝政。視召公如父的宣王于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下詔“舉逸士”。在國人中德高望重的仲山甫、申伯、南仲、尹吉甫等被國人舉薦入朝,宣王任仲山甫為“卿士”(相當于后世宰相),位居百官之首。仲山甫不僅是國人起義領袖,而且是輔政治世的良臣。《詩經·大雅·烝民》對仲山甫的職權、品德、才能、作風作了全面描述,可以說是詩歌體的仲山甫小傳。“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仲山甫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總攬王命,代周王頒布政令,四方執行,維護天子的地位,他是諸侯士大夫們的榜樣。德行這東西,說起來像雞毛一樣輕,當時只有仲山甫能舉起它。天子有了過錯,只有仲山甫能彌補。國事好與壞,只有仲山甫最明白。他高尚的品德如山岳,令人仰止。他不畏強暴,不侮矜寡,柔亦不茹,剛亦不吐,遵循古訓,溫和善良,言談舉止,溫文爾雅,行為表情,風度翩翩,是人們仿效的楷模。有事大家都愛去找他,因為他既開明又智慧,既知禮又知法,既有威嚴又易接近,不偏不倚,公道正派。
仲山甫在位時的突出政績是大刀闊斧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周人祖先有重農傳統,因而強盛得天下。出身庶民的仲山甫,更知農業、農民之重要,深諳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振興農業經濟。他從當時的實際出發,實施了如下改革:一是徹底廢除“公田制”和“助耕法”;二是全面推行“什一而稅”;三是鼓勵農民大力開墾荒地;四是鼓勵大力發展工商業。
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造成了宣王時期民富國強的景象,史稱“宣王中興”,其最大功臣當屬仲山甫。作者:□李曉飛【原標題:仲山甫與樊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