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民樂組合中國兄弟:用現代音樂表現傳統(tǒng)民樂藝術魅力
2014/8/11 10:00:0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內容摘要:從河南焦作市走出去的民樂組合“中國兄弟”把中國傳統(tǒng)民樂和西方現代音樂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人們領略到了用現代音樂表現中國傳統(tǒng)民樂的藝術魅力。“中國兄弟”組合新民樂表演在湖南衛(wèi)視播出兩三年后,中、西樂合奏的音樂表現手法已在中國大地普及。
岳麓山下,湘江之濱,坐落著一個充滿浪漫元素和娛樂氛圍的城市——長沙。這里,吸引著眾多追求自由和夢想的人。
在這座城市里,有一對追尋音樂夢想的“中國兄弟”,他們把中國傳統(tǒng)民樂和西方現代音樂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人們領略到了用現代音樂表現中國傳統(tǒng)民樂的藝術魅力,因此被圈內人士譽為“中國新民樂第一組合”。
他們就是從河南焦作市走出去的民樂組合“中國兄弟”。 近日,本報《天南地北焦作人》欄目記者專程前往長沙,對“中國兄弟”組合中的哥哥王小提進行了采訪。
年少求學,志篤行苦才藝路
從二胡、板胡、笛子、巴烏、葫蘆絲,到架子鼓、大提琴、低音提琴等,王小提精通弦樂、管樂、打擊樂、鍵盤樂等多種民族和西洋樂器。他的二胡獨奏在全國煤礦系統(tǒng)文藝調演中獲得過一等獎,他在海南歌手大賽中還奪得過通俗唱法一等獎。
王小提原名王集體,1955年出生在我市王褚鄉(xiāng)新店村。6歲時,其父親前往鶴壁市參與煤礦援建工作,王小提也隨家遷往該市。
8歲時,出于興趣愛好,王小提跟著一名中學老師學習吹奏竹笛,由此開始了他的音樂啟蒙之旅。12歲那年,上蒼給他送來了另一位老師,一名戴著“右派”帽子的西安音樂學院教授被下放到鶴壁市豫劇團,其住處就與王小提家毗鄰,王小提由此常去這位教授家聽他拉二胡。這名教授發(fā)現王小提喜歡音樂,就教他學二胡。這一學,就是4年。
這4年,王小提是在責罵聲中度過的。責罵他的人不是教授,而是他父親。
老人是軍人出身,思想守舊,認為搞文藝的都是“戲子”,他希望兒子好好學習,將來有個正當的職業(yè)。為阻擋兒子“不務正業(yè)”,他摔壞了王小提的好幾把二胡。
然而,王小提并沒有按照父親給他安排的路子走。1976年,他憑借竹笛和二胡的音樂基礎被招進鶴壁市歌舞團。幾年后,王小提又被借調到焦作市歌舞團,之后在這兩地歌舞團之間輾轉工作多年。1983年,王小提步入中國音樂學院干部進修班,這讓他的音樂道路再次拓寬。
為了充分利用這難得的學習機會,王小提比別人更刻苦。“學習二胡,我一天要保持8個小時的練琴時間。有一段時間,我在練琴中手抽筋到不能動彈,醫(yī)生說已經出現了肌肉勞損,再練下去手就要廢掉。但我的琴藝絕不能半途而廢,休息了幾天仍然接著練琴。”回憶當年學習時的艱辛,王小提依然記憶猶新。
北京的冬天,手露在外邊就會生凍瘡。但王小提明白,要想提高琴藝,就要“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即使天氣再冷,王小提也堅持室外練琴。“當時手凍僵了,為了快速恢復知覺,我就跑回屋子把手直接放到熱水盆里泡一下,然后接著練。”王小提說,“練琴沒有捷徑,苦練才能成功。”
除了學習民樂外,王小提又學習了組合鼓。那時候沒有錢買鼓,他就把一個舊自行車的輪子拆卸下來拿進宿舍,用鼓棒練習敲擊,每晚都要練習兩三個小時,直到兩個胳膊累得抬不起來才回去休息。
就是在這樣夜以繼日的學習中,王小提完成了在中國音樂學院兩年的深造。雖然時間已經過去近30年,但回想起當年的經歷,王小提覺得求學雖然辛苦,但那段時間所學到的東西讓他受益終身。
天南地北,音樂生涯足跡遠
上世紀80年代,文藝界走穴風靡全國。王小提走出中國音樂學院后沒有再回劇團,而是直奔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之后,上海、北京、云南、四川……“幾年下來,除了西藏外,我的演出腳步走遍了全國所有省份。”王小提說。
1988年海南建省,祖國南端的這塊島嶼成了一片熱土,吸引了大量內地青年,這一現象被稱為“十萬大軍下海南”。不久,王小提也加入到這股“大軍”之中。
初到海南的王小提無親無故,更無工作。為了生存,他賣過報紙,擺過茶水攤。當然,他更想從事能夠發(fā)揮自己特長的職業(yè),所以一有時間就去娛樂場所找工作。可是,由于當時民族音樂處于低潮時期,而流行音樂風頭正勁,所以沒有娛樂場所愿意聘用他這個拉二胡的。好在王小提還“多了一手”——他在中國音樂學院所學的架子鼓讓他找到了飯碗。“我不得不暫時放棄自己最喜愛和擅長的二胡,去娛樂場所當了一名鼓手。”
由于王小提能夠演奏多種樂器,于是很快在海南文藝圈內“混”出了名聲,并成為海南省當時最火的一家娛樂場所“中國城”的演出部經理。“當時,我的演出陣容里匯集了許多后來成為歌壇名人的演員,刀郎、大鵬當時就擔任樂隊里的鍵盤手,謝雨欣、劉思偉等歌手。
1992年,王小提的弟弟王小軍也從焦作來到海南。擅長竹笛等管樂演奏的他和王小提組成了音樂組合“民樂兄弟”,開始在海南的娛樂場所進行演出。幾年下來,他們逐漸成為了海南省知名的民樂組合。1993年,海南衛(wèi)視《中國有個海南島》海外專欄為“民樂兄弟”組合制作并播放了長達30分鐘的專題片。1996年,王小提獲得了海南省聲樂大賽通俗唱法一等獎。
1996年,已經小有名氣的王小提兄弟二人受到奇志、大兵的邀請,讓他們來娛樂氛圍更濃的長沙參與演出。來到這個歌廳文化發(fā)源地后,王小提將組合名字改為“中國兄弟”,和奇志、大兵到處趕場演出。
“當時弟弟騎著摩托車帶著我到處趕場,平均一天要演出4場,那時候整個人真像繃緊的發(fā)條一樣,在這里剛演出完,就趕緊往下一個演出地方跑,一場演出平均能掙1500元錢。我和弟弟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在長沙買了房子,結束了住賓館的生活。”王小提說。
之后,王小提的事業(yè)就進入了穩(wěn)步發(fā)展階段。2003年,“中國兄弟”組合參加了湖南衛(wèi)視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2012年,王小提與人合辦了自由風速文化傳播公司。
追尋夢想,開創(chuàng)中國新民樂
“現在的樂曲,大都是中、西樂器配合演奏的,行里人把這種在傳統(tǒng)音樂里加入現代音樂元素的表現形式稱為‘新民樂’。”王小提說,“可十幾年前,民族器樂與西洋器樂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獨立表現的,就像二胡和小提琴,根本不可能放到一塊兒演奏。”
“作為職業(yè)音樂演員,我始終身在演出最前線,自然要追求演出效益的最大化,所以總想著怎么花樣翻新,以求得最叫座、最取悅觀眾的演出效果。”王小提說,“再加上我們‘中國兄弟’組合能夠演奏多種中、西樂器,所以就具備了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世紀末,我們開始嘗試在傳統(tǒng)音樂中加入西洋器樂,沒想到由此開了中國新民樂的先河。”
1999年,在娛樂節(jié)目中處于前衛(wèi)地帶的湖南衛(wèi)視把大膽創(chuàng)新的“中國兄弟”組合推到前臺。在這場演出中,《二泉映月》、《白毛女》、《梁!返冉浀涿駱吩诙⒌炎优c鼓、吉他、貝司、鍵盤樂器等組成的電聲樂隊配合下演奏,頓時讓人耳目一新,取得了非常好的表演效果,湖南衛(wèi)視將此節(jié)目每天播放,連播一個月。
2002年,“中國兄弟”組合應邀在南京步行街開業(yè)慶典做嘉賓演出。當時,國內許多著名演員也來趕場。“中國兄弟”組合一登場,其新民樂表演頓時藝驚四座,許多文藝界人士紛紛稱贊這種中西合璧的音樂改編手法表演效果好。在場的中央電視臺攝像記者立即對他們進行了專訪,蔣大為也找到他們說,希望“中國兄弟”做他的專業(yè)演出嘉賓。
“新民樂拓展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欣賞群體,起到了弘揚中國民族音樂的效果,‘中國兄弟’組合所到之處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聽感受,也為中國民樂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和活力。”有媒體這樣評價道。
“中國兄弟”組合新民樂表演在湖南衛(wèi)視播出兩三年后,中、西樂合奏的音樂表現手法已在中國大地普及。
“星光大道”,心念故土“家鄉(xiāng)美”
2013年3月2日,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的舞臺上,一對焦作兄弟閃亮登場,他們就是“中國兄弟”組合。在這個舞臺上,王小提響亮說出了“我們是焦作人”,還向全國觀眾展示了鐵棍山藥等極具焦作特色的元素。
本期“星光大道”是2013年第一期。在“閃亮登場”環(huán)節(jié)中,一身白色中山裝的“中國兄弟”王小提、王小軍作為第三號選手出場。他們在演唱《中國志氣》這首充滿豪情的歌曲過程中,王小提還秀了自己的拿手絕活拉二胡。“中國兄弟”的表演贏得滿堂喝彩。
隨后,當他們二人向主持人介紹自己來自何地時,還當場展示了我市特產鐵棍山藥:“鐵棍山藥好,男人吃了身體好,女人吃了皮膚好,男女都吃長生不老。”
首輪比賽結束后,評委之一的“九球天后”潘曉婷說,她喜歡這對兄弟組合,一看就是熱愛生活的人,50多歲的人看上去精神狀態(tài)非常好,一定會推薦自己的父親去看這一期節(jié)目。中國著名相聲演員師勝杰評價說:“中國兄弟”的演唱充滿激情,給觀眾帶來了歡樂,看出來二位特別熱愛生活。”
在“才藝比拼”環(huán)節(jié),“中國兄弟” 吹笛子、拉二胡、拉板胡、拉京胡,演繹了不一樣的京劇《鍘美案》、歌曲《說唱臉譜》、樂曲《賽馬》等。
“就戀這把熱土”,是他們在“家鄉(xiāng)美”這個環(huán)節(jié)所演唱的歌曲。最終,他們連闖三關,并獲得了優(yōu)秀選手獎。
王小提后來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沒有人專門安排我們展示鐵棍山藥,我們之所以響亮地說自己是焦作人,展示焦作特產,就是因為我們熱愛這片故土,想借此舞臺宣傳自己的家鄉(xiāng)。”
王小提介紹,他們在前期錄制節(jié)目小樣階段,不斷奔波于湖南和河南,準備了兩三個月的時間。雖然這次沒能在星光大道上走得更遠,但卻展現了焦作人的風采,也感到滿足了。他們會繼續(xù)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想,也希望有機會為家鄉(xiāng)父老演出。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焦作日報(201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