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忙于“兩家閑”
2014/8/26 10:38:3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8月14日,聽說焦作沁陽市新發現了有300多年歷史的稀有劇種“兩家閑”,記者來到劇種所在的馮翊村采訪。
走進村委會院內,只見屋內一個碩壯的身影正在忙碌著。屋內案子的一端,擺著剛切的西瓜。這位身形碩壯、六旬開外的人一邊招呼我們吃瓜,一邊自我介紹:“我叫趙國武,是‘兩家閑’劇團的團長。”
地上靠墻一溜擺著六口木箱,里邊是唱戲的服裝、道具、樂器?吹轿覀儗@些東西存放在這里的疑問目光,趙國武說:“村干部很支持排戲,如果我們用屋子,他們就到院里開會;如果我們在院里排,他們就到屋里開會。”
聽到我們想了解“兩家閑”的歷史,副團長、琴師王江東說:“走,到我家去!我家有空調。”
趙國武介紹,兩家閑承載著一個競爭歸于和諧的美好傳說:“古時馮翊村有敬神結社表演的習俗,趙家的旱船、獅子與劉家的老虎、高蹺長期唱對臺戲。到了清康熙年間,趙家宗人提議和好,于是便有了一個兩家人閑下來唱出的新劇種。”
聽到我們準備在院里看表演,圍在大門口的村鄰趕緊招呼一位正在隔壁修房的人:“高小有,快來唱!”聞訊趕來的高小有約50多歲,他洗了手上的泥漿,當場唱了一段現代戲《游鄉》的段子。另一位團里的主演、副團長蘆啟文唱的是傳統戲《皮秀英告狀》的段子。他們的演唱用的是當地土話,聽上去說唱味道很濃,就像面對面的熱烈爭辯。
談到“兩家閑”的音樂,王江東說,和人們已知的二夾弦、二股弦等劇種不同,“兩家閑”獨創了“弓、留、衣、四、合”樂譜,與后來的“1、2、3、4、5”音譜相應。同時,“兩家閑”的板頭如慢板、悲腔等,數量超過很多劇種,多達20個。
問起“兩家閑”的劇目傳承和劇團組建,趙國武飛快地跑回家拿來兩份材料給我們看。一份是用鋼筆手寫的材料,記載了“兩家閑”的藝人傳承譜系和18個傳統保留劇目的名稱。趙國武說:“這是村里的退休老師趙金勇做的記錄。”另一份材料上有多人署名和鮮紅的手印。趙國武說:“村里沒有錢,團里演員為建團演出進行了3次自愿捐款,共捐了3萬多元。”
說起劇種傳承和劇團演出,趙國武、蘆啟文等人非常激動:“全村人都破上了,男的就近打工,演出隨叫隨到,不計報酬;女的學戲后不嫁外村,免得湊不齊隊伍,F在,團員已發展到40多人。”
2012年和2013年,“兩家閑”分別獲得沁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目前,這個劇種正向省級非遺項目沖刺。
采訪完“兩家閑”,“全村人都破上了”這句話久久回響在記者耳邊。有了這樣的文化自覺,珍貴的文化遺產再不會凋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