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8月29日電(楊帆)經過多年的搶救性保護和翻譯整理,河南沁陽市朱載堉藝術學校樂隊,日前成功演奏了明代音樂家朱載堉創作的《豆葉黃》等十二平均律曲子。
明代音樂家朱載堉發明的十二平均律,把一組音(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相鄰兩律之間的振動數之比完全相等。這一理論被稱為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開啟了近現代音樂文化的大門。
朱載堉將民間音樂和鄉土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創作了十二平均律曲譜《工尺譜》,共收錄有76首曲譜。這些曲譜雅俗共賞,明清時期在當地民間藝人中得到廣為傳抄。
今年3月,《工尺譜》作為《鄭王詞曲》的主要組成部分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正在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豆葉黃》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曲譜。
朱載堉(公元1536年-1611年)是懷慶府河內縣(今沁陽市)人,朱元璋第九代孫,鄭藩王王位繼承人。他是明代杰出的自然科學家和音樂藝術家,在樂學、數學、物理、計量、文學、舞學、美術、天文、歷法、哲學等領域都有建樹,著有《律學新說》《算學新說》《樂律全書》等20多部著作。【原標題:河南沁陽鄭王宮樂府再響名曲《豆葉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