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武陟戲曲志》載,武陟擁有十多個劇種,有安慶戲、皇戲、京戲、懷梆、二股弦、四股弦、大辮戲、花鼓戲、曲劇、豫劇等。其中二股弦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此劇種全國獨有,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大司馬村在黃河之濱,歷史上是南來北往的水陸大碼頭,商賈云集,門店林立,經濟十分繁榮,是貿易中心,也是文化中心。
明嘉靖年間(1527年~1566年),大司馬村出了個大能人,姓苗名丁。他念過私塾,有文化,腦子特別靈。他根據鄉間發生的生動有趣的故事和民間傳說,編了幾個劇本,如《劉胡子打魚》、《劉全砍柴》等;又博采眾家藝人說唱之長,制訂了板式和曲牌樂譜,為這些自編劇本譜了曲;又購買了鼓、鑼,自制了桐翁為伴奏樂器。他招收了十幾個兒童,教演自創的戲,因伴奏樂器中有大桐翁和二桐翁兩個琴鼓,兩個琴鼓上都是兩個琴弦,打擊樂器中又有起主導作用的兩個鼓,而“鼓”與“股”又是諧音,苗丁就起名此戲為二股弦戲。
二股弦戲主要為家庭倫理劇和公案劇,宣傳尊老愛幼、家庭和睦,抨擊邪惡,贊揚見義勇為,歌頌為民除害的清官。劇情貼近人民生活,反映了人民的喜怒哀樂,滿足了人民的心理需要,所以很受人民的喜愛。
二股弦戲共有18種板式,5個曲牌,樂譜采用古老的五音譜“宮、羽、徵、角、商”(相當于簡譜中的1、2、3、5、6),與現在的七音階相比有些缺陷。但在演唱中不失時機地把花腔運用到唱段中,使唱腔別具一格,獨具風味;唱腔上,有的悠揚動聽,有的高亢激昂,有的哀惋悱惻,有的歡快流暢,喜怒哀樂盡在其中。
二股弦唱詞通俗易懂,道白口語化,唱多白少、雅少俗多的演唱格調,深受觀眾喜愛。
明嘉靖年間(1527年~1566年)大司馬建立了3座戲樓,即祖師廟戲樓、三官廟戲樓、火神廟戲樓,苗丁組建的二股弦戲班就在這3座戲樓上巡回演出,還經常到武陟縣城的城隍廟戲樓、關帝廟戲樓,寧郭村的元帝廟戲樓,木欒店的三官廟戲樓,東滑封村的天爺廟戲樓,東關村的法云寺戲樓,王順村的白衣奶奶廟戲樓演出。
民國年間,大司馬二股弦戲班吸收了常河、丁林、周汝德、周汝良、苗保慶、任保、任大運、周桂林、周同林、周卷、丁長勝、丁有運、任全、任老虎、劉樹林、劉敬道、劉成順、劉景通、劉敬宗、劉景元、張發興、梁國瑞、劉世重等一大批愛好戲曲的優秀青年,有40多人,人才濟濟,行當齊全,戲班變成了劇團。他們不但在本村及周邊的大封、孔村、西陶、南陽、滑封、王順等村演出,還到縣東的草亭、方陵、南賈、黃鼠、劉村,修武縣的待王鎮、百間房,黃河南的棗樹溝、劉溝、小南頂等地演出,所到之處無不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衷心喜愛。
有一年到南賈演出,預訂5天,可演夠5天,觀眾攔住不放,只好續演,一連演了一個月;有一次,朱村訂了7天戲,戲箱拉去了,演員也到齊了,可造店村的人硬把戲箱搶走,用槍脅迫演員去他們村演戲,朱村人動用紅槍會攔截。若不是當時任團長的任保千方百計協調,非發生械斗不可。這期間,大司馬二股弦越來越成熟,演出隊伍也有了發展壯大,又發展了南陽、西滑封、三陽、東草亭4個二股弦劇團。大司馬二股弦劇團也由排小戲發展成排大戲和連臺戲,如《張廷秀私訪》、《呂蒙正》、《對繡鞋》、《雷公子投親》等。這表明大司馬二股弦戲種達到了鼎盛時期。
日軍入侵武陟,武陟二股弦戲團體統一規定不給日本人唱戲,5個劇團全部停演。一個日本軍小隊駐在大司馬,他們通知演員為他們演二股弦戲,演員拒演,都跑到外邊去,他們就把演員家屬抓起來吊打,可沒一個屈服的。一天,他們抓住了任保,叫任保給他們唱。任保說:“我是會唱,但不是唱給你們聽的。”日本鬼子惱羞成怒,一腳把任保踢到了水池里。任保游上岸逃跑了。武陟縣大司馬二股弦劇團的演員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日軍投降后,武陟縣的二股弦劇團全部得到了恢復。大司馬二股弦劇團還排練了現代戲《白毛女》,為歡送入伍的新兵演出,受到了八路軍太行支隊領導的高度贊揚。
建國后,武陟縣二股弦戲又達到了鼎盛時期,以更完美、更成熟的劇種立足于戲劇舞臺。1955年10月,大司馬舉行物資交流大會,特邀4個二股弦劇團同時在4個戲臺上演出。大司馬二股弦劇團以精湛的演技、新穎的劇目,力挫群雄,名標榜首。1956年,大司馬二股弦劇團應邀在修武縣待王鎮和博愛縣清化鎮與皇戲、懷梆、花鼓、豫劇等5個劇種、8個劇團對戲,均榮獲了第一名。
“文革”中,大司馬二股弦劇團戲箱被燒,劇團被解散。“文革”結束,劇團得以恢復。1986年,因團長、老藝人周汝德去世又停演了。1993年,老藝人丁有運和愛好者苗運通、鄒韶華等不忍心讓二股弦這棵土生土長的戲曲失傳,發動老藝人重整旗鼓,劇團又復活了。
復活的大司馬二股弦劇團2006年應邀到河南師范大學演出了2天,受到了師生們的熱烈歡迎;2007年春節,奉命參加鄭州市舉辦的文化廟會,在鄭州汽車公園演出了2天,不少專家、學者親臨現場觀看。大司馬二股弦戲古老淳樸的演唱風格、原汁原味的音樂情調使他們深受感動,無不拍手叫好。
2007年8月,大司馬二股弦被河南省政府列入省級非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6月被國務院、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是焦作市繼懷梆之后被國務院、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第二個戲曲劇種。
2010年,國家撥給大司馬二股弦劇團30萬元輔助資金,他們購置了較先進的音響、燈光、布景等舞臺設備,添置了部分服裝道具,還招收了一批新學員,還改編移植了幾本新劇目,和專業劇團相比毫不遜色。他們決心把二股弦戲這個古老、稀有的劇種保護好、傳承好、發揚好,使其世世代代相傳!驹瓨祟}:武陟大司馬二股弦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