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焦作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焦作

焦作忠孝文化源遠流長(2)

2013/4/16 11:17:07 點擊數: 【字體:


 
    2000多年來,在董永的影響下,焦作民風淳樸,世代相傳,賢孝人物代代涌現,不計其數。
 
    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中,事父至孝、賣身葬父的董永,刻木成像、視死如生的丁蘭,十四打虎、舍身救父的楊香,埋兒奉母、挖得黃金的郭巨,皆祖籍今焦作地區,四個人占了全國孝子典型的六分之一。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不拘禮法,超凡脫俗,但其中的山濤(205年——283年,今焦作市武陟縣人)、向秀(227年——272年,今焦作市武陟縣人)二人卻是出了名的孝子。山濤四十歲舉孝廉,官至三公,事母至孝。“會遭母喪,濤年逾耳順,居喪過禮,負土成墳,手植松柏。”向秀年少時即以孝行聞名鄉里,在朝中任職散騎侍郎后仍替父鍛鐵灌園,傳為美談。
 
    現在焦作轄區的范圍內,歷史名人中做官最大的要數司馬懿(179年——251年,今焦作市溫縣招賢鄉安樂寨人)。評說三國英雄,強中更有強中手,司馬懿奪魏權,累亮亡,導致三國后來皆歸于司馬氏,司馬懿是真正的勝利者。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生前官做到最高,死后又被孫子晉武帝司馬炎追尊為宣皇帝。他應該被我們所有焦作人引以自豪。我們這位1700多年前的焦作老鄉,在歷史上也是一位有名的孝子。司馬懿年少時研習儒學經典,以名節自任,舉止循禮,事父至孝,父不叫坐則不坐,不問事則不答話。官位顯赫后情重鄉里,尊老愛賢,對長輩們堅持行跪拜之禮。司馬懿的次子司馬昭也是一位孝子。他生前長期執掌魏國朝政,死后被長子司馬炎尊為晉文帝。他對父母至孝,以孝治天下,以維護孝道為己任,對于不孝之人,一經告發,不管名望多大、地位多高,一律處死。晉武帝司馬炎事父至孝。父去世,其“深衣素服,降席撤膳,哀敬如喪者”。
 
    百代文宗韓愈(768年——824年,今焦作市孟州人),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父母早喪,后靠孤嫂鄭氏養育。韓愈做官后尊嫂為娘,孝敬無比。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812年——858年,今焦作市沁陽人),三歲喪父,“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依之親”。貧寒出孝子。他事母至孝,十歲上便“傭書販舂”,幫母親挑起家庭重擔。他三十歲時,母親與岳父相繼去世,哀而服喪,孝名遠揚。
 
    明代大學者何塘(1474年——1543年,今焦作市武陟縣人),為政清廉、剛正不阿,官至南京右都御史。他居官后不光對父母甚孝,而且對世上貧窮老年人敬之如親。何塘年六十時,不顧足疾難行,堅持為老母送葬入塋,哭母甚哀,感人落淚。
 
    明代布衣王子朱載堉(1536年——1611年,今焦作市沁陽人)是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和文化藝術家。他侍父奇孝。公元1550年其父鄭恭王朱厚烷因遭人誣陷,被貶為庶人,禁于高墻之內。朱載堉不顧自己正值選婚之年,筑土室于高墻外,獨處一片薄席上,陪父以盡孝,直至1566年,時間長達十六年。后冒死奏疏,為父鳴冤,終為父親昭雪。繼而他又趕上繼母王氏去世,為行孝一直推遲婚姻,直到35歲才與何塘孫女成婚。朱載堉的孝行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堪稱天下奇孝。
 
    李棠階(1798年——1865年,今焦作市溫縣趙堡鎮南堡封村人),曾任清朝咸豐、同治、光緒三代帝師,官至軍機大臣,忠于職守、兩袖清風。他事母至孝,唯母命是從。家鄉災荒之年,他竭盡俸祿與家資,盡力救濟百姓貧民。
 
    焦作古代的孝賢人物上至皇帝貴胄、權貴重臣,下至仕農工商、平民百姓,如天上星,如地上草,不勝枚舉,層出不窮。各種史志記載與民間傳說,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以上所提到的,只不過是其中的幾個著名代表。由點到面,從名人代表看焦作社會,焦作的忠孝文化源遠流長,民眾忠孝,民風古樸,發展到了今天,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更加燦爛輝煌。焦作的董永傳說已成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屆市委、市政府繼承歷史傳統,弘揚特色文化,狠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強化“八榮八恥”道德觀教育,宣傳敬老典型,贊揚道德模范,表彰感動焦作的先進人物,把焦作歷史悠久的忠孝文化又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縱觀焦作忠孝文化發展史,大致有過九次高潮。第一次是在春秋時期,卜子夏著書立說,設帳教徒,在覃懷(今焦作)奠定了忠孝文化的扎實基礎。第二次是在西漢時期,孝文化盛行,出現了董永等典型孝子。第三次是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劉秀在懷都(今焦作)表彰孝子典范董永,大力推行忠孝文化。第四次是魏晉時期,司馬氏家族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三代人利用手中最高權力,以孝治天下,強力推行孝道。第五次是唐代,韓愈、李商隱利用詩文,不怕打擊,斥神鬼、反佛道、敬祖宗,宣傳忠孝文化。第六次是元初許衡在懷孟(今焦作)設館授徒,把自己的大部分人生與經歷致力于忠孝文化教育,桃李遍懷川,使懷川忠孝之風日盛。第七次是明代布衣王子朱載堉,冒死替父伸冤,影響了整個懷川。第八次是清朝三代帝王師李棠階主講武陟河朔書院,前后任教達13年,宣揚忠孝文化,培育忠孝之人遍懷慶。第九次就是現在,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武陟的“董永傳說”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謝延信被評為2007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大量的道德模范在焦作不斷涌現,孝親尊老已成為全市的良好風氣。
 
    忠孝文化是歷史留給焦作人民得天獨厚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身在寶山更愛寶,一定要珍惜它、保護它、傳承它、發揚它,花大力氣,搞大舉措,盡快把它打造成為焦作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閃亮名片”。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華文化網 作者:孫巨才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