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焦作

走董永故里 探古老傳說

2013/4/16 11:07:22 點擊數: 【字體:

 

  走董永故里 探古老傳說

  

走董永故里 探古老傳說

   
   在參觀董永墓的時候大家有一種自豪感。原來仙女下凡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家鄉。回來以后,為了更好地了解董永的傳說,我又專門到網上收集了一些資料。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目前已知的最早記載為漢代董永行孝的畫像石,兩千年來演化出多種版本。山西萬榮、江蘇東臺、河南武陟、湖北孝感都將“董永與七仙女傳說”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他們都說董永的傳說就發生在他們那里。到底哪里是正宗呢?根據現有史料考證,武陟縣是董永的傳說的源頭。根據就是歷史上記載的“漢末董卓作亂,董永之子董琢因與之同音,為避禍亂董家人南遷到湖北安陸、湖南永州、江蘇丹陽和安徽等地,各立董永墓為祖墳。”至此,武陟董永的后人在全國各地都將現居地當作董永的傳說發源地。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是我國廣為流傳的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另三個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和許仙”、“柳毅和洞庭龍女”)。董永是東漢初期孝子,光武帝劉秀以河內(今焦作地區)為兵源糧草基地,攻占洛陽稱帝,武陟縣是其行宮所在地。他頒詔“舉孝廉”時,對江南、西北等地,實際上鞭長莫及。懷縣令董宣以其職責和權利,也只能在懷縣(今武陟)推舉董永。司徒蔡茂是武陟蔡莊人,在皇上行宮不遠處選一個孝廉,顯然是一個皆大歡喜的事。于是他與懷縣縣令董宣共同舉薦董永賣身葬父之孝行。劉秀聽后大加贊許,召見董永,封其為孝子,并于農歷十一月初十下旨褒獎董永為天下孝子之楷模。自此,董永遂成為傳統文化“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不同時代的二十四孝版本均記載了七仙女配董永的故事,意在突出善有善報,于是“天仙配”的故事傳揚四方,董永孝行名傳九州,流芳百世。

   董永生于公元前14年農歷二月初三,父親董秀,會打鐵鑄造、木工制作,住在武陟大董。大董村被沁河沖毀后,遷到小董村。在很小的時候,其母親不愿受惡人欺壓自盡而死。其父一根扁擔,挑著董永和行李,逃難到山西高平,打鐵為生,董秀手藝好,為人忠厚,很受當地人歡迎。在高平住了幾年,還給董永找了后娘,母子感情也親如骨肉。后來到長安居住。西漢末年,王莽篡位,長安動蕩不安,其父又生了病,萌生歸意。其父攜帶妻兒回到武陟小董村,一年以后病故。當時董永才十二歲,心里非常悲痛。村里人見他們家太窮,愿意出力幫他把父親軟埋了,但年幼的董永非常孝順,說父親當了一輩子木匠、鐵匠,死了連口棺材都沒有,做兒子的寧可自己當“磨道驢”,也要自己給父親買棺木下葬,奉養繼母。從小董村往東有個付村,付村有個財主,人稱付員外,在小董集鎮上有商號。經商號老板說合,付員外買棺材幫董永埋葬了父親,董永便到付家終身為奴,當推磨工。當時付員外家的石獅、石馬和董永用過的石磨、石碾至今還在。

   從此,每天天不亮,董永就起身往付村打工,晚上提著飯罐回家照顧繼母,時間久了,在田間走出一條小路。種田人雖愛惜土地,但因為董永在行孝,很受感動,就把董永走的小路保留下來。就連小路上的小草也被感動了,早上向東倒,晚上向西倒,不絆董永的腳。董永賣身葬父,自己當“磨道驢”,還早起晚歸照料繼母的故事越傳越遠,感動了朝廷,感動了上天,并感動了王母娘娘的一個女兒七仙女,七仙女在下凡村的落仙臺處下凡后,便在董永回家的路上呼風喚雨,與董永在槐蔭寺的一棵大槐樹下相遇,七姐說無家可歸,要與董永成親。董永說自己賣身為奴,娶不起媳婦。又說沒有人證、物證不敢相攀。七姐說愿意跟他受貧寒,便以槐樹為媒,土地為證。董永不信,除非土地爺現身作證,老槐樹開口說話。于是老槐樹開口說他們是前生姻緣,給他倆當媒人,董永和七姐便在槐樹下成親。

   七姐要為董永贖身,付員外百般刁難,讓七姐在三日之內織出黃綾百匹,給的卻是亂絲。七姐焚香,求助于眾姐妹,一夜之間織好了一百匹花團錦簇的黃綾,換得董永的自由,過起了男耕女織的幸福日子。剛夠百日,玉帝發現七姐下凡,差天兵天將把她追回天庭。七姐臨別已有身孕,約定一年之后在他們相逢之地送還他們的孩子。第二年董永抱回了自己的兒子,無法圓滿的故事終于有個比較圓滿的結局,這個故事由于在2000多年的歲月里盛載了太多太多無法實現的人生夢想,所以魅力無窮,長盛不衰,永遠都是那么深入。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焦作日報 2013-03-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