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極拳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
2011年,中國共產黨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關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有眾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太極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植根于傳統儒、道、醫、釋文化思想土壤中的太極拳,集中國文化之大成,是現代人理解和實踐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佳途徑之一。從傳統的角度來看,太極拳是一種載道之藝、修身之術,一種育人的藝術。
太極拳是植根于傳統文化土壤中的一棵大樹。完整的太極拳以人為載體,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以拳論為指導,以內修為根本,以外練為體現。內修與外練,是在拳論指導下對傳統文化的具體實踐。所以練習太極拳的過程,既是遵循拳理進行運動的過程,也是體驗學習傳統文化、修養身心的過程。
二、太極拳的教化作用遠未發揮
改革開放以來,太極拳在國內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作為極具中國傳統特色的運動項目,太極拳也已成為對外交流的橋梁和載體,世界許多國家人們健身強體的手段。
太極拳得到廣泛普及的同時,多數習練者對太極拳認識并不完整。社會大眾往往把太極拳當成一種健身方式、一種體育運動項目,片面、割裂地理解和習練太極拳,忽視了其中深厚的文化內涵。大部習練者只重視技術要求、身體動作等外在形式,忽視對太極拳的文化內涵、拳論和內修等方面的學習。理解的片面導致不能真正繼承太極拳,充分發揮太極拳的潛力。
文化和拳論是太極拳的根本和源泉,只重技術將會使太極拳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習練者不能充分發揮除健身技擊外太極拳誠敬修德、變化氣質、養浩然正氣、化民成俗、教化社會的巨大潛力。
三、全面繼承太極拳的重要意義和緊迫性
1.強身健體,弘揚正氣,教化社會,太極拳正當其時
當前,從身體健康角度看,我國存在人口老齡化,慢性疾病低齡化,亞健康和心理疾病普遍化的突出問題。2006年全國心理健康指導與教育科普工作研討會上,有關專家指出:我國有7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有15%的人處于疾病狀態,只有剩下的15%屬于健康人群。從社會風氣看,則存在《決定》指出的“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現象,需要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文化在推動全民族文明素質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強”。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正是太極拳發揮其強身健體、變化氣質、引人向善、弘揚正氣、移風易俗、教化社會功能的時候。而要真正發揮好這些功能,則必須全面繼承太極拳。
2、片面傳承太極拳的現狀
當前太極拳的傳播和普及活動非常活躍,但是大部分都是片面地理解、割裂地傳播,追求動作形式,忽視文化內涵,舍本逐末,買櫝還珠。作為傳播中的主要力量,高校、民間拳師等不同的傳承群體都存在先天的不足。
高校研究人員具有較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意識、良好的生源,但往往缺乏傳承。研究人員傳統文化基礎薄弱,對太極拳的拳理理解不夠,技術掌握不足。因此高校研究人員花費很多精力進行的研究,取得的“創新成果”,好的可能是自古相傳的太極拳的基本常識,或者根本就是對太極拳拳理的偏離和違背。
民間知名拳師往往有比較嚴謹的傳承和實戰經驗,但大部分人文化基礎較差,教學意識較薄弱,教學方法還不夠嚴謹。拳理領會不深,經驗不能得到大面積普及。有個別追求招式的變化、擒拿技巧等,已經慢慢偏離了太極拳的正道。
由于缺乏傳統文化土壤和習拳氛圍,缺乏正確的引導,整個社會遠沒有形成對太極拳的正確認知。需要學習太極拳的人不知道來學拳,學拳的不知道學拳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效果,不能正確練拳的人反過來質疑太極拳。廣大的太極拳愛好者對拳也有種種誤解。比如社會普遍誤解太極拳是老年人練的拳,練習者以身體健康略有改善為滿足,不求上進,淺嘗輒止。略有所知者想著學了以后怎么打人或借此出名。學拳不能明理,不知修德,以一招半式技擊能力自傲,并因此引起爭強好勝之心,功夫沒練出來,心卻更加浮躁,偏離太極拳健身修德的初衷……種種行為不一而足,都是得少為多,舍本逐末。買櫝還珠。
片面地理解,割裂地學習,造成有因練拳多年疾病不見改善者,有練拳技擊沒有進步者,有練拳的人惹是生非者,反過來使人質疑太極拳的效果,失去對太極拳的信心。因此,全面認識、深入理解、完整繼承太極拳,已經成為一個擺在所有太極拳人面前的一個重要而迫切的任務。
四、全面繼承太極拳,促進中華文化復興
繼承和弘揚太極拳,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需要。國家的重視,是太極拳的機遇,更是海內外太極拳人的歷史責任和使命。而要真正讓太極拳造福人類,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則首先必須全面認識太極拳,學習中國文化、拳理,深入理解太極拳,從心開始,勤學苦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全面繼承傳播太極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中華民族文化復興,造福全人類。 陳沛菊(作者系河南省體育局武術管理中心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