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劉協離開朝廷,來到民間,過上清貧的生活。手下人為了讓漢獻帝消遣,請他到城北約五十里的百家巖游覽。
漢獻帝和曹節皇后(曹操之女)以及隨從見這里丹崖險嶺如屏,瀑落泉涌,噴珠濺玉,奇花異卉,賞心悅目,香風古韻撲面相迎,遠望群山,東連白鹿,西枕太行,千峰積霧,萬仞排空,不禁稱贊景色絕妙。
在天門瀑布下流不遠處,有一橫石臥在溪澗,使由北向南的溪水分流而下,奔躍不停,歡快鳴唱,漢獻帝感嘆:“人物顯晦,蓋必有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圣人之書,多為發明,誠得仁智之美。山樂、水樂,我等何故不樂?”受山石流水的啟示,他心頭的郁悶陰云一掃而散,于崖畔把酒臨風,憑欄納霽,命人筑軒,起名叫:“來熏。”
后來,劉協命人在山巔修樓亭,起名叫:“惹云。”在黑龍澗泉落之側又創其庵,起名叫:“飛珠。”此處成了漢獻帝和皇后以及隨從游樂、避暑的勝地。
古人以山水比德,即以山水之美與君子之德相比較,形成我們對山水美的一個傳統審美認識。后人取山樂、水樂,以致人人都快樂之意,在山石上書刻“二樂臺”。
寫著“二樂臺”三字的大石頭至今仍保留在亂石、雜草間,不讓人指點,不容易找到。□王 東【原標題:百家巖的“二樂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