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師是這一屆會試的主考大人。為給王太師祝壽,舉子們互相打探,誰也怕禮輕遭怪罪難以中榜。何瑭感到為難,進京時他連盤纏都難以湊齊,哪里還能備得起厚禮?后來何瑭打聽到,王太師為官清正廉明,兩袖清風,專心理政,揚名京城。誰知他近來人老心錯,見錢眼開。本屆會試,他被欽命為主考大人,更認為是財神敲門,一定會日進斗金。何瑭根據這種情況,思來想去,籌備了一份禮物,親自送到太師府中。
王太師一見,滿臉堆笑,連連讓座賜茶。待他接過禮物,掂量掂量,覺著輕飄飄的,心中有幾分疑惑,但因為是第一份禮物,不能掃興,就隨手放在堂桌上。待何瑭走后,王太師打開禮包,只見大紅綢子裹著一對空袖子,里邊鼓鼓囊囊有許多空氣,一段紅綾上題了一首詩:太師壽高逾古稀,不賢學生敬薄禮。兩袖清風幾十載,但愿百歲不更移。不賢學生何瑭鞠躬。
王太師看罷這份“壽禮”,坐在太師椅上半晌沒透一口氣。停了好一會兒,他忽然大聲喊道:“真乃后生可畏呀!”太師府總管進來,覺得王太師神色不對,急忙打躬詢問,王太師把何瑭送的“壽禮”推給他。總管一看,恨得咬牙切齒。他正待發作,王太師命他把這份“壽禮”拿給府上人一一傳看。總管不解其意,站著不動,經王太師再三催促,才拿著禮物走了。
太師府上下人等,看了何瑭送的“壽禮”,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的說這份禮物意義深刻,非同一般,有的說何瑭這人太不近人情,更不該在太師大喜之日做這種掃興事,還有的說何瑭大逆不道,要王太師無論如何這次會考不要錄取他。王太師則不動聲色,吩咐總管按原安排,抓緊籌備。
王太師祝壽這天,京都文武官員、會試舉子紛紛前來恭賀。太師府前車來轎往,熱鬧非凡,太師府里,收禮接賬,十分繁忙。各種各樣的壽禮堆積如山,金銀珠寶不計其數。午時接近,壽宴開始。王太師格外高興,神采奕奕,滿面春風,頻頻向賓客敬酒,親朋老友也都舉杯祝賀,紛紛為太師健康長壽干杯。
酒過三巡,菜上五道,王太師說:“今逢老夫七十壽辰,承蒙不棄,勞各位送來禮品,不勝感謝!這些禮物中,有價值昂貴的金銀玉器,有價值連城的珍珠瑪瑙……不過,老夫最為感謝的,要數河南舉子何瑭送來的禮物。老夫認為他送來了最珍貴的禮品。”說著,他要總管把何瑭送的禮物拿來請大家看,并把詩讀給大家聽。他又說:“今天給老朽送禮的不下千份,而唯此一份,道出了老朽為官的歷史,擊中時弊,使老朽如夢初醒。老朽將把這份厚禮高懸府中,傳之后世,其余禮物,請各位原物帶回,作為老朽的回禮。老朽在這里一并向各位領情了!”說著,脫帽打躬,連聲致謝!
王太師的舉動,贏來一片贊嘆之聲,紛紛要求何瑭與大家相見。在王太師的再三催促下,何瑭站在板凳上,向眾人長揖鞠躬!作者:王戈鋒【原標題:何瑭送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