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瑭自幼聰穎好學,才華出眾。有一年會試時,應試舉子騎馬的騎馬,坐轎的坐轎,都是卯時之前趕至考場。唯有年少的何瑭騎著毛驢,遲遲來到。何瑭到了考場門口,守門官嫌他年紀小不讓進去,說:“這是考試重地,你是什么人?小小年紀來這兒干啥?”何瑭說:“學生姓何名瑭,今日特來應試!”守門官不滿地說:“來此開什么玩笑,還不快離開!”何瑭惱怒地說:“甘羅十二為上卿,我比甘羅還大幾歲呢!難道要我學梁灝,非到82歲不讓中金榜嗎?”守門官答對不上,但是還是不讓進去。
正在相持不下,副主考官張大人來了,問明情況后,大聲說:“何瑭,向后退三步!”何瑭卻向前跨了三步,一直走到張大人面前。張大人喝問道:“叫你往后退三步,為什么反向前走三步?”何瑭說:“學生只知前進,不知后退!”張大人哈哈大笑:“呵,有志氣!來,請在手心上寫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字。”說著,遞過來一支碗口粗大的毛筆。何瑭接過筆,在硯池里蘸蘸墨,平下來潷了潷,又蘸了蘸,潷了潷,守門官吐了吐舌頭,搔了搔頭皮,悄悄說:“這最大的字,要用最大的紙,再說這筆比巴掌還大,咋能在手心上寫呢?”
這時,只見何瑭蘸飽了墨,在筆上拔下幾根毫毛,在手心上寫了一個字,伸到張大人面前,張大人一看,是個蠅頭大的“天”字。張大人眉頭一皺,何瑭反問:“世界上還有比‘天’更大的東西嗎?”張大人不動聲色,又遞過一片核桃大的麻頭紙,說:“請在一刻鐘內,寫一短文!”何瑭接過紙,抽出筆,略一思考,不到一刻鐘便交了卷。張大人接過,只見上面寫著:“賢能者,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張大人的臉上頓時露出了喜色,他摸著何瑭的頭說:“快快入場應試吧!”
經過考試,何瑭和同窗好友高洪雙雙考中,二人非常高興。誰知樂極生悲,就在等候殿試時候,何瑭突然病倒,變賣了所有物件,多虧高洪的精心照料,病情才漸漸好轉。然而殿試無期,衣食無著,只得寄居在一個姓張的員外家里幫助種菜、種瓜果。
事有湊巧,張員外的兒子張秀文,也要參加殿試。他們花了好多銀子,買到一道殿試題目:“什么高來什么低?什么東來什么西?什么苦中苦?什么甜如蜜?”張秀文翻遍了四書五經,也找不到答案。無奈,就來到瓜果菜園找何瑭閑聊。張秀文拐彎抹角,請何瑭回答。何瑭指著瓜果花園說:“茄子高來瓠子低,冬瓜冬來西瓜西,甜瓜不熟苦中苦,西瓜熟了甜如蜜。”張秀文覺得有道理,就牢記在心中。
殿試這天,金鑾殿上,應試的人由于思想緊張,一個個斯文拘謹,呆若木雞。張秀文自以為成竹在胸,自然大方。當叫到張秀文時,皇上就將“什么高來什么低”讓他回答,張秀文就將何瑭在瓜果菜園說的話背了一遍。皇上一聽,哈哈大笑說:“金鑾殿種瓜菜,貽笑大方!”接著監考官宣何瑭上殿,皇上看何瑭年紀輕輕,忽然問道:“何瑭,你從何而來,為啥身上不沾水呢?”何瑭隨口答道:“皇恩太陽,金鑾高懸,文武百官,左右主烤(考),所以我渾身上下就不會沾水!”這個問題提得新奇,何瑭答得巧妙,皇上不由喜上眉梢,文武百官拍手叫好!皇上又出一聯:“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風刀雨箭天作陣。”要何瑭對下聯,何瑭脫口而出:“龍王夜宴月燭星燈山肴海酒地為盤。”這一聯對仗工整,氣勢磅礴。皇上又問:“什么高來什么低?什么東來什么西?什么甜如蜜?什么苦中苦?”何瑭不慌不忙地答道:“君王高來臣子低,文官東來武官西,胸中無才苦中苦,胸懷大略甜如蜜。”接著又說:“這個答案不拘一格。又如:蒼天高來沃野低,日出東來日落西,老來喪子苦中苦,洞房花燭甜如蜜。”何瑭一連說出10個答案。皇上越聽越高興,不由得連聲贊道:“天才!”
殿試過后,張秀文滿臉怒氣,說何瑭戲弄他。何瑭說:“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見什么景致作什么詩。瓜菜園和金鑾殿,時、地、境都變了,咋能死搬硬套呢!”張秀文聽了,滿面羞愧無言對答。 鄭 捷【原標題:何瑭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