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走進焦作 >> 印象焦作 >> 瀏覽焦作

博愛縣的花鼓戲

2013/9/29 11:14:07 點擊數: 【字體:

  □魏美智

  每當新春佳節、元宵佳節,街頭藝術表演中都少不了花鼓戲,博愛縣的花鼓戲曾久負盛名。

  博愛縣的花鼓戲與湖南的花鼓戲是一脈相承的,有一曲湖南花鼓戲改編的歌曲《瀏陽河》,如今婦孺皆知。博愛花鼓戲里的小尼姑思凡調與《瀏陽河》極為相似,這說明博愛縣的花鼓戲與湖南的花鼓戲是血脈相通的。博愛縣的花鼓戲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是直接來源于湖南花鼓戲班,是湖南的花鼓戲班來博愛演出時流傳下來的。二是杜盛興的伙計在湖南做生意的時候學來的。筆者認為,第一種說法不大可能,因為湖南花鼓戲只是湖南的地方小調,千里迢迢到博愛這個地方來演出,存在著演出成本和語言障礙等問題,所以他們不大可能直接到博愛演戲,將花鼓戲帶到博愛。

  杜盛興的伙計們將花鼓戲帶回博愛來的可能性確實很大:一是從流行的地域看,在博愛花鼓戲主要流傳在塢莊、齊村、內都、張茹集等村莊。這幾個村有兩個中心,一是以塢莊為中心,如齊村、內都都在塢莊附近。二是以劉村為中心,如張茹集就在劉村附近。塢莊是杜盛興的發祥地,劉村是協盛全的發祥地。杜盛興、協盛全都在湖南有很多生意。10多年前,筆者在博愛縣財政局任辦公室主任時,財政局看大門的老人李珍寶,曾是協盛全駐在湖南做生意的店員,在寂寞時也會哼幾句花鼓戲。由此看來,花鼓戲是由杜盛興、協盛全的伙計學自湖南的說法比較符合實際。

  博愛花鼓戲繼承了湖南花鼓戲的調式有10多種,主要有十字調、剪剪花、壽州調、兩句半、小尼姑思凡、上河調、下河調、混江龍、滿江紅、跌落金錢、刮季風、山坡羊、爬天橋等,主要曲牌有游訪、小開門、風擺柳、跌斷橋、金轉轉、小撐船等。花鼓戲唱腔委婉,質樸清新,風格獨特。

  博愛縣的花鼓戲雖學自湖南花鼓戲,但是也進行了許多改革。一是演出形式的改革。把花鼓戲融入博愛民間的藝術表演形式中,如撐旱船、踩高蹺、背樁等街頭藝術表演形式,不設道具,服裝簡單,適用于街頭故事、水事、廟會等的場地移動多、變換迅速的特點。二是樂器、道具、服飾的改革。新增了板胡、二胡、嗩吶、月琴等具有博愛地方特點的樂器。三是行當改革。參考博愛豫劇、土二黃等戲的行當設置,將花鼓戲設置了生、旦、凈、丑行當。四是改變了湖南花鼓只演小戲的歷史,將文學名著《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中的故事,改編成《觀牡丹》、《打漁殺家》、《蝴蝶杯》、《小二姐做夢》等折子戲,搬上了大戲曲舞臺。五是培養出了一些有一定影響力的演員,如來會文(花旦)、龐永和(花旦)、來守運(小生)、杜振邦(花旦)、劉尚英(小生)等,他們所演繹的故事唱起來婉轉悠揚,如泣如訴,特別動聽。

  博愛花鼓戲也經歷了由盛到衰的過程,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多次的自然災害,著名的演員也損失不少。除了這些,花鼓戲與博愛的民風尚有不協調的地方。花鼓戲細膩、哀婉,與博愛人粗獷、豪放的性格也存在差距。所以,到全國解放的時候,博愛縣只剩下塢莊一個村的花鼓戲劇團。1978年杜振邦等人醞釀成立花鼓戲劇團,因“和者寡”而未能如愿。但是,老的花鼓戲迷仍沒放棄過自己的努力,他們在閑暇時也會把花鼓戲當做業余文化生活的一個小插曲來哼唱演繹。一個文化載體的興衰存亡,會受一種藩籬的限制,但是,如果通過改革打破了這個藩籬,這種文化就會起死回生。我相信博愛的花鼓戲也會如此。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焦作日報(2011-02-14)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懷慶”之說源自元朝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