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道昭題石圖》
鄭道昭(455-516),字僖伯,北魏滎陽開封人,自稱“中岳先生”,北朝魏詩人、書法家,魏碑體鼻祖,曾任光州(漢今萊州市)刺史。少而好學,博覽群書。魏孝文帝時始為官,歷任秘書郎、秘書丞兼中書侍郎、中書郎、通直散騎常侍、國子監祭酒、秘書監、滎陽邑中正,永平年間出任光州刺史兼平東將軍。任職期間,政務寬厚,不濫用酷刑,以教化和培養人才為己任,很受百姓擁戴。生性閑適散逸,喜游山水,好為詩賦,尤工書法,光州各地題刻甚多,計有城南云峰山摩崖石刻大小20處,城東大基山15處,天柱山(今屬平度)8處。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漢字由漢隸 楷書發展變化階段。鄭道昭熔百家之長于一體,刻意創新,筆力圓勁蒼健,結構嚴謹寬博,運筆嫻熟自然,氣韻雄豪,有漢隸遺意,創一代書風。其代表作為頌揚其父才智功德分別刻于天柱、云峰二山的“鄭文公上碑”和“鄭文公下碑”,被譽為“隸楷之極”。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贊為“文苑奇珍”,康有為則稱“體高氣逸,密致而通理,如仰人嘯樹,海客泛槎,令人想象不盡”。祝嘉把鄭道昭與王羲之并列稱之為“”,劉海粟則直贊為“一代文宗”。鄭道昭喜歡修身養性,練氣化丹 ,曾于延昌元年(512)在大基山依東、西、南、北、中虛設“青煙寺”、“白云堂”、“朱陽臺”、“玄靈宮”、“中明壇”等煉氣之處,并刻字志之,還做了一首《置仙壇詩》題刻于壁。后轉任青州刺史兼平東將軍,復為秘書監加平南將軍,煦平元年(516)卒,贈鎮北將軍相州刺史,謚號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