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開封

趙佶《草書千字文》:瘦金之外的意氣才情

2013/8/20 9:39:54 點擊數: 【字體:

趙佶《草書千字文》:瘦金之外的意氣才情
趙佶-《草書千字文》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為神宗第十一子。其在位期間,窮奢極侈,大興土木,于京師筑艮岳,廣求天下奇花異木、珍禽異獸、佳果文竹,嚴重剝削、騷擾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時,還任用蔡京、童貫等人把持國政,貪污橫暴、濫增捐稅……

  如果用政治的眼光看趙佶,可稱得上“昏君”了。然而,今天我們卻要沿著書法這條脈絡,走進他的藝術世界。歷史的丈量是公平的,在我們陳述趙佶的萬般不是之后,末了都會補上一句:“徽宗工書畫,書法稱瘦金體,善畫花鳥……”他是一個天才型的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只可惜在治理國家方面卻是一個低能兒。于書法方面,其最大成就在于獨創“瘦金體”,成為后世學書者仰望的對象。

  一個成熟書家的表現手法常常是多樣化的,而被后人稱道的作品往往是其所擅長的。那些少被人提及的,大都因為其表現方式不是該作者最擅長的。但是,它們雖然隱匿于歷史之一角,卻仍然發出耀眼的藝術光芒。譬如,說張旭擅草書,就忽略其楷書《尚書省郎官石記序》的存在;說王鐸擅行草,就絕口不提他的隸書。同樣,趙佶的《草書千字文》較之《楷書千字文》,被人提及的機會也少得多。是不是其藝術價值不高呢?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草書千字文》(圖為作品局部),紙本,縱31.5厘米,橫1172厘米。此卷作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此時趙佶40歲,人到中年,可謂技藝嫻熟。

  趙佶草書取法何處?清人孫承澤在《庚子銷夏記》中稱其“書法學懷素,而腕力弱甚”。以此作看,懷素確實是其取法的主要對象。他將懷素的那種綿延之勢運用得自如、自在,尤其是對于圓轉的運用,精熟之至,使得每個字形成一種包圍之勢,結構空間充滿堅韌的彈性。若用挑剔的眼光欣賞,有些字大圈套小圈,圈圈相扣,不免有點兒“過”。譬如此作中“晦魄”二字的處理方式,如能加入些方硬的折角也許更好。

  此作總體氣象可謂神滿氣足,全篇浩浩蕩蕩,有如奔騰之水順勢而行,視覺上貫徹始終是其吸引欣賞者目光的重要因素,正如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的闡釋那般:“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此作為長卷,在上面書寫草書,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書家性情的發揮。為何如此說?緣于書法的表現維度是自上而下的,特別是草書,一些率性之筆,往往是在縱向空間中產生的,而橫向展開的空間畢竟很有限。就此作而言,這種客觀的約束絲毫沒有影響趙佶腕下毫穎的正常發揮。通觀此帖,生龍活虎,精神飛躍,雖為長卷,卻筆躍氣振,跳動不息,毫無倦筆。在縱向空間比較小的情況下,趙佶對于長線條的使用也是很恰當的,如文中“號”、“帝”、“也”等字末筆的遙遙下垂,不僅調節了空間比例,使之疏朗、跌宕、靈動,充滿高情遠致,同時也起到導氣、融通的作用,使作品顯得更加氣脈貫通。從此作中又不難發現,趙佶善于運用穿插錯落的章法處理方式。也許,他是從黃庭堅草書中得到了啟示。黃氏草書錯落有致、風度翩翩。其代表作《李白憶舊游詩卷》,極善運用線條的入侵與穿插,使某些字跨區域而行,侵入到其他字的線條空間。這種處理方式使得章法的呈現不再止于單行、單列,而是予人以“亂石鋪街”之美感。趙佶此作中這種入侵的表達方式,可謂得黃氏精髓:初看怪異,再看驚絕,三看大稱其妙。

  作為帝王,趙佶在個人心氣上是非常高昂的;表現在藝術上,也就有種無所顧慮的態勢。從此卷中,還可以看出趙佶創作時的“放”態:對于筆畫,在保證線質的基礎上,寫得很迅疾、威猛,汪洋恣肆,鼓舞六合,有“舍我其誰”之勢。此作作于描金云龍紙上,由于紙面光潔,使得筆墨的滲透來得緩慢。由此,通篇尖刻銳利的筆畫居多,而含蓄鈍拙的筆畫偏少,這或許就是一味追求氣勢而喪失的那一部分美感的表現。如此作中撇畫與捺畫以及轉折處的處理都顯得過于迅疾、尖刻,如能做到宋人張戒所說的“放之則如長江大河,瀾翻洶涌,滾滾不窮;收之則藏形匿影,乍出乍沒,姿態橫生”,有放縱,同時又能收擒,那么此卷帶給我們的美感也許會更豐富些———畢竟,含蓄更能逗引欣賞者的審美情緒。

  “牽連”作為上下字連貫的樞紐,是草書的主要表達方式。善寫大草的書家,對牽連的把握是很奇妙的:時而粗如主筆,時而細如游絲;時而豎直拉下,有飛流直下之氣勢;時而傾斜拉扯,有屈鐵盤鋼之韌性。從此卷可以看出,趙佶善于運用斜向拉扯的牽連方式。這一方面表現了其自信的書寫狀態:如怒猊抉石,勢不可遏,沉著痛快,激越奔放;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牽連方式的處理上缺少變通,斜向線條多了,通篇也就顯得蕪雜、雷同、單調。

  經典的產生,有賴于時間的檢驗與判定。趙佶《草書千字文》能穿越近千年時光為我們所欣賞,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如今,當我們談論張芝、王羲之、張旭、懷素、黃庭堅等人的草書時,又自然而然地想起趙佶的《草書千字文》,這對于獨創“瘦金體”的趙佶而言,一生寄情筆墨也就無憾了!驹瓨祟}:趙佶《草書千字文》:瘦金之外的意氣才情】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浪收藏 2013-06-12
0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